学思践悟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突出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当前,面对大量涌现的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以及持续扩大的新就业群体,如何深化党建引领,解决“谁负责”“怎么建”“如何起作用”等核心问题,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以引领发展方向,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凝聚力以团结各方力量,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影响力以塑造社会共识,是推动新时代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统得起”——推动新兴领域党建格局“共建共享”。新兴领域组织类型多、主体数量多、从业人员多、潜在风险多,存在党建责任不明晰、资源难集聚、诉求难表达、工作难突破等难点堵点。理顺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构建党委组织部门统筹协调、社会工作部门归口指导、行业管理部门各负其责、街道社区(园区)属地管理的工作格局,有助于破解新兴领域党建的现实难题。一是在地方党委层面,发挥社会工作部“指挥部”和“开发区”的功能作用。社会工作部应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力,面向不同的社会阶层、多元的社会主体,分类指导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的建设。如广州市针对混合所有制企业和非公企业,不断完善产业链大党建融合机制,建立特色产业集群大党委,推进建设“国企带民企、协会带会员、链主带全链”党建共建联合体。二是在职能部门层面,理顺条块间党建工作职责。地方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发力,组织、宣传、人社、民政、司法、教育、市场监管、财政、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有关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抓新兴领域党建的合力。三是在属地层面,提高基层党组织统筹协调能力、服务群众能力,如标准化建设“暖蜂一条街”“暖蜂驿站”“司机之家”等,做好区域内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日常服务保障。
“管得住”——推动新兴领域党组织覆盖“见行见效”。推进新兴领域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着力打造党组织在新兴领域的坚强战斗堡垒,是新兴领域党建工作的重要目标。但新兴领域异常激烈的业态竞争、相对松散的组织结构、流动活跃的职工队伍,使得推动新兴领域组织覆盖“见行见效”面临挑战。一是清理“空壳支部”。应立足实际,建立台账,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业态聚集”原则,通过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共建、派驻帮建等多种方式推动新兴领域党组织应建尽建。二是消除“空心支部”现象。要克服片面追求新兴领域党组织组建数量、忽视后期管理等问题,防止党建工作流于表面、浮于形式。三是解决“空巢支部”问题。按照“一企一策”原则,一对一指导重点品牌企业,将党建融于日常业务监管中,细化党建工作任务,优化支部委员班子,增强“头雁领航”力量,推进新兴领域党建扎实规范、科学有效。
“落得实”——推动新兴领域党建引领“有声有色”。针对部分新就业形态从业者所面临的工作时间过长、平台规则制定不够透明等问题,健全关心关爱机制,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是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的关键举措。一是聚焦权益保障,搭建“党员—站点”“党组织—党建指导员—街道”“党组织—行业党委—企业党工委”“党组织—街道—联盟—企业”等诉求反馈渠道,建立企业、属地双向沟通解决问题机制,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补齐劳动者社会保障短板,维护新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二是凝聚服务意识,掌握新就业群体面临的急难愁盼问题,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链条的“暖蜂”服务,如提供意外互助计划、重疾互助计划、专属意外保险、新兴领域关爱基金等。三是激活治理力量,引导新就业群体积极参与城市基层治理,成为食品安全监督员、城市文明示范员、道路交通安全员、社区兼职网格员等,推动新就业群体向基层治理新力量转变。
(作者分别系广东省委党校党建部副教授和该校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