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奇:与古人的对谈,直面自己的文化底色

广州日报 2024年12月28日 杨晓明

罗奇,教授,一级美术师,广州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现任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院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兼职副主席。

《杜甫》 布面油彩 罗奇

《我注视着你,你的梦想在翻云越海》 油画 罗奇

《“八大山人”朱耷》 布面油彩 罗奇

《王安石》 布面油彩 罗奇

《庄子》 布面油彩 罗奇

  罗奇创作的新系列——《先贤系列》,表现古代的先贤、文人这方面的形象。他自担任广州艺博院(广州美术馆)院长之后,通过参与美术馆的策展和日常管理,加深了很多这方面的认识,深感绘画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表征,实际上是非常辉煌灿烂的,从中他感受到这些艺术作品的伟大,而他的创作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和受到了他们的一些影响——在此过程中,他充分地感受到应该从传统的艺术史或者艺术理论的经验中走出来。

  按照传统艺术理论,艺术要有个性要有“自我”,但是经过了罗奇的自我阅读和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典作品之后,他认为更应该进入一种“无我”的状态,把自我舍去掉,恰恰是这种模式,使他创作出这系列的作品。“我觉得我的新系列,应该先舍弃个人中心主义,需要以一个服务者的角色,去面对中国的文化,所以创作这一古代先贤系列,一是我对古代先贤的致敬,二是我觉得对古代文人的艺术表现,暂时也没有人很系统地梳理出来,所以我做这件事。通过大量阅读史料、文学作品,我心目中慢慢浮现或者抽取一些精神性的东西去表现到画面上。”

  在技法上,罗奇除了贯彻他以往风格的灰色调性外,他这一组肖像画前所未有地使用薄画法,甚至有工笔勾线的线条、淋漓尽致的泼墨、国画的水墨撞水撞粉的一些技法,与传统西方油画有着截然不同的面貌,用西方的画种画东方肖像画,形成了材料上有冲突但画面上又相对和谐的状态,而这是否是一次成熟画家的“冒险”尝试呢?

  罗奇认为这并不是一种“冒险”,而是一种对事物的认知逐渐加深的过程。罗奇的作品很迷恋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里的笔墨用线,以及岭南画派的撞水撞粉的一些呈现,他在日常里也做了很多写生和材料的实验,把这些材料转化运用到油画创作上。审视自身过去的学习经历、视野甚至是高校的教育里对油画画种的惯有理解,也有可能是脱离自身实际。在他进入了广州美术馆后,去思考这些古典作品怎么社会化、怎么介绍给观众,在此前提下,如何交融古代经典与现当代创作,空间还有很大。

  如中国画中的“十八描”,每一种描法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例如,唐代的“铁线描”强调线条的力度和流畅,而宋代的“游丝描”则追求线条的细腻和柔美。东方肖像画的风格演变,也与社会文化背景紧密相关。又例如,儒家文化强调“礼”的重要性,这在肖像画中体现为对人物身份和地位的精确描绘,如明清时期官员的肖像画,往往强调服饰的细节和象征意义。而道家思想的影响,则使得肖像画更注重表现自然和人的和谐统一,如元代画家倪瓒的作品,其山水画中的人物虽小,却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当代,东方肖像画的技法与风格继续演变,融入了更多现代元素和跨文化的影响。艺术家们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同时,也尝试新的材料和技术,如数字绘画和多媒体艺术,使得肖像画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油画进入中国有一两百年历史,在中国也发展演变了,新一代艺术家已经不是西方中心化,更多是中国油画的民族化,也是一种自然技法的表达,不再是学习而是表现,对于过往我们对西方油画的认知局限已经打破,无论从材料和绘画精神都有所拓展。恰恰在罗奇的作品里我们看到这多种材料的共性,使得先贤肖像画在保持传统韵味的同时,也展现出新的时代特色。

  但罗奇强调,他这次的创作并不是对中国古代人物绘画的复刻,也不是哪个时期的绘画对照。因为古代的中国肖像通常称为“写真术”,体现为画得像与身份的象征。作为艺术家本身,罗奇更似是与这些古人的一次对话,他把他们看成朋友或者身边人,这个古人给自己什么样的印象,才赋予他这样一个形象,因为单单一张绘画,难以看到一个先贤一生的文学造诣、社会成就……所以这些先贤作为个体的存在,带有鲜活的属性,走进我们的生活。

  例如,其中画“八大山人”朱耷——“首先要对他有了解,我抽取了他性格中的孤独和苦闷,他既代表他作为‘个人’的个性又代表了中国文人画的高峰,加上朱耷号‘雪个’,我就想以‘个’字为构图,无论是他的斗笠,还是他的眉毛与鼻子造型,都呈现一种孤独的气质,眼神也有一种呆呆地凝视你的感觉,就像他画中的鸟儿那个眼神劲。”罗奇这样说,并且,他也为此等先贤人物写下一些个人的文字碎片,也是自身对作品的思考和积累,作为与古人“对话”的留痕,希望终有一天这批作品积累到几十个上百个以展览的方式呈现给观众的时候,它们除了画面也有文字的呈现,因为积累到如此的数量,才有分类梳理的依据和逻辑体现,对作品有更立体的补充,也给观众一些理解参考。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晓明

广州日报美术A7罗奇:与古人的对谈,直面自己的文化底色 杨晓明2024-12-28 2 2024年12月2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