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

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不断装备先进医疗设备,持续提升救治能力。
自2020年12月实施校地共建以来,在广东医科大学和东莞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东莞市卫生健康局指导下,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立足“一急一慢”发展定位,全面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和特色化发展,统筹推进医、教、研、管协同发展,医院整体业务能力与发展水平实现显著提升。
四年来,他们累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361项;累计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221名,建立省、市级名医工作室11个;创建东莞首个片区医联体;连续三年获得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2年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B+,提升462名。如今,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即将申报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评审,力争在2025年底前通过。
强化党建引领,赋能高质量发展
党的建设,事关医院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校地共建四年来,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党委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以“三行动·三提力”为主抓手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努力答好“创三甲”的时代答卷。
实施凝心铸魂行动,全面提升思想引领力。医院党委切实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稳发展方向不动摇,加强政治引领的作用。扎实落实管党治党、治院兴院主体责任,分层次分类别系统化对全体中层干部、支部书记、支部委员培训,党员干部的素质能力、政治担当、干事创业精气神进一步提升。
实施强基提效行动,全面提升政治引领力。医院探索将支部建在中心上,建立党支部19个,优选高学历、高职称的医学主任挂帅支部书记、党建责任人,将2名有较高学历和现代管理理念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党委班子,持续落实医院党建“四有”工程建设、“四强”党支部建设、“一支部一特色”创建等工作。
实施聚力赋能行动,全面提升发展贡献力。医院与志成冠军集团、仁康医院等单位合作,开展了党建联学共建、义诊等活动,并组织专家团队赴河源紫金凤安镇等地进行义诊、健康宣教和送药服务。派出多名医务人员参加柔性援藏援疆等帮扶工作,获得当地政府、医院、群众一致好评。
全力冲刺三甲,促进综合能力攀升
在校地共建政策、资源的推动下,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在人才梯队、学科建设、科研能力及医疗救治水平方面实现了全面跃升。2024年,医院发展再提速,三甲前置条款已全部达标,即将申报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评审,并力争在2025年底前通过评审,比校地共建协议约定的时间提前了整整三年。
目前,他们正围绕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制定“133”创三甲工作方略,即“一个核心、三大工程、三大跨越”。其中,“三大工程”包括实施业务管理优化工程、实施数据治理提质工程、实施“三甲”指标内审工程;“三大跨越”则是数据管理与质控能力实现新跨越、专项培训与文化建设实现新跨越、整体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实现新跨越。通过创建三甲医院,全面提升医院的医疗技术、服务水平、科研实力和管理效能,增强医院在区域内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2022年,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排名618名,达到B+级,比前一年提升了462位,增势显著,为此,还在东莞市绩效考核总结与部署工作会议及东莞市2024年医政工作会议上作国考工作经验分享。
为确保2024年国考工作的持续改进,他们针对重点指标进行了深入分析,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提升方案。同时,开发了首个“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分析”季报及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指标管理平台,实现了对考核指标的全过程、全环节管理。
加强人才引培,构筑精英医疗团队
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坚持“人才强院”战略,在大学提供医院100个大学编制和各级政府给予资金及政策支持下,推行“头雁计划”“百人计划”,建立“引、培、服”全链条全闭环管理机制,吸引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
校地共建四年来,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累计引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221名(全职博士69人),占比15.88%,比三年前增长72倍,同时引进上海交通大学团队,以及康景轩、王友发、王新陆、夏正远、苏磊、黄国志、方驰华等国内外顶尖人才,并建立了省、市级名医工作室11个,医院人才聚集效应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为医院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构建海纳百川引才“强磁场”。围绕医院学科体系定位制定人才引进的“矩阵式”规划,纵向明确各学科人才引进的重点方向,横向明确引进人才的层次,形成清晰的引才蓝图。通过以才引才、以会引才、以平台引才等多种形式,坚持“学校医院”联动、“线上线下”并行、“国内国外”并重,实施顶尖人才突破计划引进国家级人才5人,通过高端人才引领计划引进省级人才19人、市级人才20人,聚力实现“头雁领航雁齐飞”的人才雁阵效应。
打造充满活力的团队“加速器”。医院借助双聘模式聘任大学专家学者进行产学研深度融合,完善科研经费使用机制,用好人才优惠政策,推动科技与人才融合共进、协调发展,实现人才的良性循环,共同推动科技创新。2024年,人才类项目获批量创新高,其中特色人才7人,东莞名医项目1项,领军人才项目2项,杰出青年医学人才项目7项。加大力度选拔优秀博士后人员入站,现已入站6名博士后,其中2名已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申请博士工作站1个、备案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努力打造人才雁阵梯队。
奏响多措并举服务人才“主题曲”。坚决落实“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搭建完善的人才沟通机制,凝聚全院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成就人才的共识。全面升级高层次人才服务政策,优化细化服务内容,加强人才项目申报指导,定期督导项目执行情况,大力推行人才项目申请统一化、高效化管理服务模式,人才项目申报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