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山正值岁末年初枯水期。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李传智 通讯员李亚男摄影报道)当前正值岁末年初枯水期,船舶航道搁浅风险显著增加。根据往年数据统计,佛山海事局辖区船舶搁浅险情占总事故险情的比例接近35%。昨日,记者从佛山海事局获悉,为遏制船舶搁浅险情的高发态势,海事部门通过一系列举措,使船舶搁浅风险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控制。
佛山海事局管辖通航河道78条,总长约1350公里,部分航道等级较低,航道部门维护水深较浅,随着近年船舶大型化发展,船舶在岁末年初枯水期间航道搁浅风险显著增加。根据往年数据统计,佛山海事局辖区船舶搁浅险情占总事故险情的比例接近35%。其中,东平水道和陈村水道是佛山辖区两个船舶搁浅高发的航道,船舶流量每天达到600余艘次,因航道弯曲狭窄、浅点较多,去年这两个航道累计发生船舶搁浅险情就有20余宗。
那么,如何遏制船舶搁浅险情的这种高发态势?佛山海事局介绍,今年洪水过后,海事部门多次组织人员到往年易发搁浅水域进行实地水深探测,了解水下淤积情况,记录浅点附近水域的引导航标布设情况,为后期制定管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数据显示,仅佛山东平水道,就有10个在枯水期低潮时水深可能不足4米的浅点。针对这一情况,海事部门主动与航道部门联系,通过调整或增设航标的方式来引导船舶远离浅点。
为了控制船舶搁浅风险,佛山海事局特别注重宣传提醒,确保安全信息互联互通。一是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广泛的浅点信息宣传。多渠道发布《关于东平水道限制航行交通管制的航行通告》以及辖区水域浅点信息分布图,确保让船员全方位掌握辖区通航环境;二是对管控措施的重点内容,通过数字广播系统每天定时多次播报,针对大型船舶通过海事智管机构实行点对点远程告知提醒;三是聚焦航运企业管理行为,多次组织进行管制措施的宣贯,提醒码头经营人和货主充分考虑航道水深的实际情况,合理进行货物配载和航线选择。
通过上述系统性管控措施的实施,今年以来,佛山辖区的船舶搁浅险情同比下降40%,其中东平水道搁浅险情同比下降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