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益银信博物馆外景
昨天,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台山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启东启西”的桥头堡,藉由“双通道”(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开通的历史机遇,江门台山市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
据了解,台山是著名的侨乡,台山侨建筑的每一块砖瓦既刻印着历史的故事,又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台山市现存超过10000多幢碉楼、洋楼等近代华侨建筑,这些建筑按照用途大致可分为碉楼、西式别墅(洋楼)、骑楼(侨墟)、公共建筑(祠堂、医院、学校、图书馆等)。近年来,台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侨建筑的保育工作,不断推进“侨都赋能”“港澳融合”工程。昨天,在黄茅海跨海通道通车之际,记者来到了台山市禾与荷民宿、翘庐1922民宿、三益银信博物馆等地,感受到这些历史建筑一砖一瓦中镌刻着动人心弦的历史故事。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文生 通讯员梁园园
图/受访者提供
江门第一家碉楼民宿:望岗碉楼民宿
始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台城历史文化街区是侨乡近代建筑瑰宝,如今仍保留着40多条连片骑楼街、1500幢骑楼,古街、古巷、古树、古骑楼相映成趣。近年来,台城街道不断保护开发本土骑楼侨房资源,让老街区蝶变出新的精彩。尤其是街区内的西门墟,打造了台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以及主题文化广场、公共艺术场景,让华侨文化、非遗与旅游、商贸深度融合。
望岗碉楼民宿是江门地区第一家碉楼民宿,坐落在百峰山下的一个小村落——望岗邨。这间民宿的原址由一栋碉楼和一栋女子私塾组成,是民国时期中西合璧的华侨建筑。为了改造这间民宿,创始人赵慧湘投入了超过250万元的资金。在外观上,民宿保留了年代该有的痕迹和记忆,在赵慧湘的妙手之下,室内的装修增添了生活色彩。这里有图书馆、有音乐、有咖啡、有好茶,赵慧湘还会用新鲜的当地食材和私房菜招待顾客。
从2019年开业至今,这栋保留完好的碉楼建筑特色、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的民宿,吸引不少大湾区游客甚至海外游客慕名而来。
三益银信博物馆:把祖辈的碉楼改造成博物馆
在台山市四九镇五四儒笏村,华侨后人李柏达自费修复了祖辈遗留下的三益碉楼与三兄碉楼,复现了当年外公外婆作为典型华侨家庭的生活史迹。这两座碉楼建于1921年,由李柏达的外公黎广饶父辈三房人兴建。后来,黎家族人先后陆续移居香港和海外谋生,此后人去楼空,经过数十年风雨侵蚀,碉楼变得残破不堪。2018年,李柏达找到了旅居海外的亲人,拿到了碉楼的管理权。
李柏达计划把碉楼打造成自己多年以来收集的银信的归宿。为了修复碉楼,李柏达夫妻亲自动手,从清理杂物,到水电安装、门窗的维修、楼梯扶手的修复,从水电工到木工竹器,从展柜、展品制作到布展,都是自己设计及制作,投入装修费用数十万元。他们将两座五层的碉楼分为十一个展区,安置收藏的银信,布置成《华侨银信家国情:古巴华侨李云宏宗族家书故事》家书家风文化展览。这两座百年碉楼也成为了侨文化的“活化石”。
南村艺术部落:让华侨建筑成为展示城市底蕴的窗口
台山市将修缮保护、改造提升与打造文化新空间有机融合,让遍布城里乡间的华侨建筑成为具有文化标识和功能的新地标,既让人们感受到侨乡记忆,也成为彰显城市文化底蕴的窗口。
南村艺术部落位于台山市四九镇南村村,原址是上南村华侨中学,2012年经改造易名为南村艺术部落而投入使用。园区内设有美术馆、音乐工作室、资料室、设计工作室等场景,同时配套了各种生活设施。记者走进南村艺术部落,看到错落有致的建筑与肆意生长的藤蔓绿树交相辉映,名家画作、摄影作品、雕塑等艺术品分布在各幢建筑之中。
南村艺术部落创始人吴锐鸿介绍,这所侨校目前改造成为了台山重要的艺术创作和交流阵地。据了解,司徒绵、陈丹青等中外著名艺术家都曾造访南村艺术部落,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院校的师生也多次到南村艺术部落采风写生、举办展览。此外,还有多个艺术院校及艺术机构作为创作及培训基地在这里挂牌。
禾与荷民宿:距《一代宗师》拍摄地步行八分钟
禾与荷民宿坐落于台山市水步镇冈宁村,由曾经的光华小学改造而成,占地6500平方米。校舍改造成民宿,操场改造成户外咖啡馆,小礼堂改造成公共图书馆,这座百年沧桑的学校再次焕发出新的活力。在青石板小径上漫步,坐在户外咖啡馆的藤椅上远眺稻田……走进禾与荷,仿佛回到了那个纯真又充满希望的年代。
水步镇是电影《让子弹飞》与《一代宗师》的拍摄地,也成为“托举”民宿的文化资源。民宿距离拍摄地仅需步行8分钟,创始人陈伟奇介绍,在水步传统文化旅游嘉年华举办期间可以说是人气爆棚,每日接待的游客数量接近5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