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文学和艺术 连接知识和实践

图书馆跨界 寓教于乐别开生面

广州日报 2024年11月18日 孙珺

“艺术周末——心乐坊”现场

“北宋文人名臣文化桌游”卡片

“新游南越国”研学现场

  广州图书馆的报告厅里,一阵轻快优美的旋律传来,这是海珠区小海燕艺术团在进行器乐合奏《瑶族舞曲》——许多个这样的周末,艺术氛围弥漫在广州图书馆里。

  如今,图书馆不仅是看书、学习的场所,还推出了许多跨界文化活动,如艺术周末、文化桌游、非遗研学……打通文学和艺术,连接知识和实践。图书馆带领着读者,走进更为广袤的文艺世界。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珺

  广州图书馆 

  “艺术周末” 让美育人人可及

  海珠区小海燕艺术团的器乐合奏拉开了广州图书馆“艺术周末——心乐坊”项目的序幕。“心乐坊”以音乐推广阅读,提升全民艺术素养,推出艺术志愿服务。其也是广州图书馆“艺术周末”美育专业志愿服务项目的子项目。

  “心乐坊”课程

  利用音乐培养专注力

  据广州图书馆专题服务部陈欣副主任介绍,首期“心乐坊”课程面向青少年群体,以音乐为媒,将识谱、听唱、律动、赏析、游戏有机融合在一起,旨在帮助青少年提高学习力和专注力。有网友评论,“习惯了边听音乐边学习,感觉能提高效率。”星海音乐学院教师、首期“心乐坊”课程的导师戴德在活动现场分享了自己的教学心得:“利用音乐培养专注力,需要有专门的方法去训练。通过音乐的律动拍击训练,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据了解,“艺术周末”项目品牌于2021年起由广州图书馆推广至今,以“艺术赋能社区 美育人人可及”为宗旨,依托特色馆藏资源面向中青年人群开展以阅读推广叠加美术、音乐、电影、语言等“1+3+N”复合型美育志愿服务,并于2023年成立“艺术周末”美育专业志愿服务队。

  海瓷艺术工作坊

  吸引众多中外读者报名

  日前,50多位中外读者同聚在广州图书馆北八楼创客空间,他们手持毛笔,利用特制的矿物颜料,全神贯注地在非遗海瓷器上描绘出别具风格的国画作品。图书馆内,书香配上国画绘瓷,现场弥漫着高雅的传统文化艺术氛围。本次“艺术周末”海瓷艺术工作坊吸引了众多中外读者报名参与,不仅展示了非遗海瓷艺术的魅力,也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互融。

  陈欣介绍,“艺术周末”项目获评2023年度广州市最佳文旅志愿项目、2024年第三届“种志计划”广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征集活动二类扶持项目。据悉,2021年至今,“艺术周末”活动累计开展197场,参与志愿者共415人次,志愿服务总时长近930小时,服务总人次65万余人。

  省立中山图书馆

  “文化穿越” 让年轻人“收不住手了”

  省立中山图书馆馆员原创设计的“北宋文人名臣文化桌游”(以下简称“北宋文化桌游”)给读者带来别开生面的文化奇旅。

  “北宋文化桌游”

  陪苏轼等文人漫步人生路

  “北宋文化桌游”综合参考北宋文人名臣在政治、文学、书画、军事等方面的贡献,设置欧阳修、范仲淹、苏轼、王安石等10位各具特色的人物角色,利用“人物卡”“事件卡”“情谊卡”“典籍卡”等不同功能的卡牌,多方面呈现他们的成就与交友。

  游戏精心设计地图行走点,如苏轼曾到过的黄州、杭州等,读者可通过答题买地等方式“占领”相关地点。此外,游戏还设置触发较大历史事件的行走点“汴京”、触发回答北宋各类常识的行走点“果子铺”等。读者在各行走点完成指定任务,或进行虚拟资产物品交换,争取在限定时间内成为资产总值最高的优胜者。

  富有挑战的玩法让读者不知不觉全身心投入游戏,现场气氛热烈,不时爆发出阵阵惊呼。有读者在活动结束后意犹未尽,直呼“收不住手了”。

  “探秘柏园——穿越1928”

  沉浸式了解历史和文化

  除了文化桌游外,在柏园(“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旧址,以下简称“史语所”)重新开放两周年之际,省立中山图书馆联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举办“探秘柏园——穿越1928”沉浸式剧本解谜活动,活动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参加。

  活动围绕“史语所”历史与柏园建筑特色等内容,采用“主题讲解+定向解谜+民国装扮+NPC互动”的形式展开。解谜活动根据“史语所”筹备、“史语所”成立、柏园修缮活化等内容设置六个关卡。读者将各个关卡收集的剧情按顺序排列,拼凑出一段鲜活而完整的岁月。

  从文化桌游到剧本解谜,不仅引导读者沉浸式了解历史和文化,也探索出公共图书馆参与文物古迹活化利用的创新模式。

  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

  非遗研学 不再是随便逛逛

  广州市越秀区雅荷塘小学同学们不会忘记今年那场别开生面的“新游南越国”研学活动。

  “新游南越国” 穿汉服制作古代瓦片

  活动第一站来到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以下简称广少图)历史馆。馆员秦川华以图书《新游南越国》为基础,为小读者介绍了南越国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景观,让小读者深刻感受到广州这座千年古城的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孩子们身穿汉代服饰,听着主讲老师的讲解,仿佛回到了2000多年前的南越国。秦老师提出“南越国的建立者是谁?”“南越国宫署遗址内发现了几座宫殿?”等关于南越国的问题,让孩子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到本次研学活动的第二站寻找答案。

  研学活动第二站来到南越王博物院(王宫展区)。同学们随着讲解员的脚步,认真聆听岭南故事,参与研学活动的家长和小读者表示:“以前都是随便看看、逛逛,这次活动我们能真正了解到南越国的历史,学会如何制作古代的瓦片,非常有意义。”

  非遗展览 直观展示传统文化魅力

  此外,广少图通过展出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西关正骨”、荔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西关跌打外用药制作技艺”等,增强孩子们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认识,了解中医的神奇和奥妙;广少图还联合广州市文化馆举办“匠心传承,泥彩飞扬——大吴泥塑艺术展”,展示潮州吴维清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创作的“三英战吕布”“孟良焦赞”等精美泥塑,让小朋友们充分感受泥塑这种传统民间手工艺品的独特魅力。

  图书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功能在这些活动里具体化,让读者在图书馆的“文化行”里拥抱历史、感受当下,展望未来,也让读者们为日常生活画下艺术和文化的美好注脚。

广州日报都市新闻·文娱A13图书馆跨界 寓教于乐别开生面 孙珺2024-11-18 2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