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伍仞 通讯员戴蒙)日前,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市卫生监督所)联合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广州市职业病防治院)、广州市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增城区卫生监督所、增城区宁西街道办事处等多家单位在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广州“健康直通车”进企业暨中小微企业职业健康帮扶专项活动。
在活动现场,广州市卫生监督员和职业病防治专家以及健康企业代表分享了中小微企业如何识别职业病危害风险隐患,如何主动实施技术革新、工艺改进,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如何加强劳动者职业健康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经验,并提供了法治宣传、科普教育、防护用品等多项互动式服务。
冬春季节是各类职业性化学中毒高发季节,市疾控中心提醒全市工业企业用人单位,注意防范职业性化学中毒。尤其是纺织、皮革、箱包、制鞋、印刷包装、家具制造、橡胶制品等使用有机溶剂的企业,当车间通风不畅、有毒有害物质聚积,劳动者未正确穿戴防护用品时,易引发职业性化学中毒。
乙酸甲酯、甲醇、1,2-二氯乙烷、三氯甲烷、正己烷、三氯乙烯、二甲基甲酰胺等化学品,近年来曾引起急性中毒案例,特别需要加强警惕。职业性化学中毒一旦发生,不仅损害劳动者的健康,相关公司也须背负重大责任。该如何预防职业性化学中毒呢?市疾控中心做出以下提醒:
1.严格控制原辅材料来源。企业应严格按照“无毒取代低毒、低毒取代高毒”的原则,采用无毒或毒性较低的原料。严格把好采购关,要求供应商提供合格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从源头上控制中毒风险。
2.改善工作场所环境。设置专门的化学品仓库或化学品柜,生产作业岗位化学品随取随用,打开的原料储罐要注意密闭,防止化学品跑、冒、滴、漏。通过工艺改革,使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和密闭化。加强工作场所的通风等,严格控制空气中危害因素的浓度,这是预防中毒的关键手段。做好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监测,确保有毒有害物质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
3.做好个体防护。企业应根据生产岗位接触危害的情况,为劳动者配备适用的防毒口罩或面具、安全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同时指导并督促劳动者正确、规范佩戴。
4.做好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接害员工)的职业健康监护。做好接害员工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及早发现职业禁忌证或职业性损害。当劳动者受到急性职业中毒时,应进行应急职业健康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