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造时代》

三代同堂表演讲述非遗传承故事。

巡游队伍与观众互动。
11月1日晚,伴随着热闹的锣鼓声,“佛山秋色”信号灯缓缓驶出,一场秋日盛会拉开序幕。来自粤港澳大湾区、新疆伽师、贵州黔东南州、西藏墨脱、湖南郴州、湘西凤凰等地充满当地风情和民族特色的精彩歌舞,与18辆穿插在巡游队伍里的主题彩车相互辉映,给游客和市民带来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
据悉,佛山秋色自明代永乐年间兴起,已有近六百年历史。自2009年起,佛山秋色便以每年一度的民俗盛会形式,展现其独特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情。历经多年的举办与传承,佛山秋色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活力。如今,佛山秋色已经成为展现城市文化个性的重要窗口,为佛山乃至广东的文化繁荣与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刘鹏飞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枫
盛会:48个节目上演佛山秋天里的“一出好戏”
随着开场节目《鼓武飞扬贺金秋》的音乐响起,佛山秋色巡游拉开帷幕。热闹的八音锣鼓柜、科技感十足的机器人舞蹈、精彩纷呈的佛山十番……六大篇章共48个表演项目,为广大市民游客上演“一出好戏”。据介绍,今年的秋色活动分为主体活动和系列文化活动,主体活动包括祖庙秋祭、乡饮酒礼、秋色赛会、秋色巡游、非遗活态展五大板块,系列文化活动则包括彩车竞秀评选活动、佛山秋色文创设计大赛、国潮角色扮演大赛等。
现场,18辆绚丽多彩的主题彩车穿插在巡游队伍中,其中,充满“传统味道”的“岭南瑰宝 十传十美”主题彩车展现了佛山“十大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十大区域交流合作为主题的彩车“情跨山海 共赢未来”,体现了佛山与西部多个地区建立东西部协作关系以来,两地携手奋进、共谋发展的景象。11月1日至3日,2024年广东非遗周暨佛山秋色活动“识传食美”非遗活态展在佛山市禅城区岭南天地鲤鱼广场、铂顿城广场、高明区南洲村三地举行,汇聚了广东省各地级以上市、贵州黔东南、湖南湘西、湖南郴州等对口帮扶、合作城市66个非遗项目。
现场,名为《智造时代》的巡游队伍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表演者身着黑色的紧身服,头戴流线型头盔,完美地模拟了机器人的外观。随着音乐的节奏响起,他们以机器人的体态交流。队伍的领队、佛山市顺德区胡锦超职业技术学校艺术教育系部长柳杨告诉记者,《智造时代》的表演是专门为此次秋色巡游进行的一个原创节目,她们用代表佛山现代智能制造的舞蹈项目来展演佛山智造的魅力。
面孔:三代同堂表演 讲述非遗传承故事
在秋色巡游活动现场,佛山十番《金钹闹秋》里的高难度的花式飞钹赢得喝彩声不断。节目表演者马达明、马良辉、马浚钧三代同堂,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讲述非遗传承故事。
马达明是马良辉的父亲、马浚钧的爷爷。“我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父亲学习十番,随后参加全国性的汇演获得了优秀奖。”马达明告诉记者,他参加过四次秋色巡游,最早的一次是1982年的那次秋色巡游。说到十番的传承,马达明说不仅他的儿子和孙子都在表演十番,他们三代人还走进湾华小学定点教十番。
说起佛山十番,马良辉表示,他所在的“明星影映十番队”的番号有近百年的历史。马良辉告诉记者,佛山十番最早的时候有二三十支队伍,现在只有下大基尾十番和南海十番做得比较好。“我爷爷那时候叫作大基尾铺明星影映十番队,所以我们要将明星影映这个名字一直传承下去。”马良辉说,十番属于音乐传承,核心的技艺在于飞钹,飞钹由传统的舞蹈辅之以高难度技巧性的杂技动作共同展示,这也是佛山十番最大的特色。
创新让佛山秋色更贴近年轻人
传统文化如何能吸引年轻人,一直是非遗传承探讨的焦点。在此次秋色巡游上,国潮方阵里出现不少角色扮演的年轻人。其中一位cosplay原神里的甘雨的李小姐告诉记者,她今年20岁,觉得在秋色巡游里加入cosplay的元素,这种多元化、创新性的形式能让更多的年轻人接受传统文化。在李小姐看来,非遗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要融入一些创新元素和年轻人喜欢的元素,让年轻人自发地喜欢上传统文化。
韶关市粤北采茶戏保护传承中心此次带来《瑶啊摇》节目,用舞蹈的形式展现粤北山区过山瑶的人文特色。在谈到如何让非遗吸引更多年轻人时,领队刘酌含以保护传承中心最新创排的一出新戏《春暖花开》进行了回答。刘酌含告诉记者,这出新戏,她们将粤北采茶戏里的唱腔、形体等程式化的东西与音乐剧结合,全剧20首音乐采用20多个采茶戏的音乐元素,同时融合了音乐剧的通俗性,使剧目更具时代感,被不少年轻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