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刚,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兼血液肿瘤科主任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如果能平静、安详地离开,这是传统文化“五福临门”中的一福——善终,这也是安宁疗护服务的内涵。
2023年4月,广州成功申报国家第三批安宁疗护试点城市,在11个区试点医院推出安宁疗护服务。
“我们希望给罹患绝症、预期寿命不到6个月的患者,提供症状控制、舒适照护、营养护理、心理疏导四大方面的医疗服务,让患者体面、有尊严地离开。”广州市医学会缓和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兼血液肿瘤科主任朱志刚介绍,广州通过一年多的试点,开展安宁疗护机构数由年初48家增加至88家,安宁疗护床位数由722张增至1309张,安宁疗护从业人员由979人增至1655人。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魏星
生命的最后时刻
他走得平静安详
78岁的林先生(化名)罹患晚期胆囊癌。为了让老人在最后的阶段不那么痛苦,2023年11月20日,林先生在家属的安排下住进了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通过评估,我们预期林先生的生存期小于三个月。”朱志刚说。
如何让老人在疾病晚期更舒适一些?2023年12月11日,安宁疗护团队组织了多学科MDT会诊,邀请了营养科、肿瘤科、疼痛科、精神心理科、老年病科、心血管内科、医疗社工等专家讨论林先生的病情。林先生和家属都表示,希望在住院期间能尽量缓解痛苦,不要进行化疗、插管等痛苦的治疗。
安宁疗护团队给林先生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措施:林先生在住院前整晚痛得睡不着觉,团队在止痛的基础上,着重改善睡眠,给他加用了镇静安眠类药物。
躺在病床上,林先生得到专科护士床边的舒适照护,包括定期帮他翻身、刷牙等,保持皮肤的干爽、口腔的卫生。林先生经常恶心呕吐,护士就把柠檬切开,放在他口鼻旁;为了让他感觉舒适,护士还在床边用香薰机给他熏香,而且每天都有社工来陪林先生聊天……
24小时都有人陪伴,林先生在身体和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安慰。2024年1月20日,林先生平静安详地离开了人世,没有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口腔没有异味,皮肤也无受损。这一场安宁疗护,让林先生及其家属都感受到了轻松。
目的不是治愈疾病
而是症状缓解和支持
安宁疗护是一项关乎人类尊严、生命质量和人文关怀的重要事业,它不仅是医学领域的重要拓展,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朱志刚介绍,安宁照护主要针对罹患绝症、预期寿命不到6个月的患者,不以治愈疾病为目的,而在于保留患者的尊严,提升其生活质量,主要针对症状控制、舒适照护、营养护理、心理支持四大方面为病人进行服务,总结起来就是“身心社灵”。
“身”就是身体症状的控制,主要是对症处理患者的症状,让其更舒适。
“心”就是缓解患者痛苦、焦虑、抑郁等各种不良情绪,疏导患者的心理。
“社”就是帮助患者链接社会的各方面,包括与他家人的沟通、生前预嘱(包括家庭的财产分割、后事的安排),以及治疗手段的选择(比如万一发生需要进行抢救的时候,进不进ICU,要不要气管插管等),都会在病人清醒的状态下,与患者协商好。
“灵”就是尊重患者的宗教信仰,让患者走得平静,也会协助家属进行临终告别仪式。
安宁疗护的提供者是一支跨学科、跨部门的医疗专业团队——包括癌症主治医师、护士、社工、心理咨询师、家庭护工、治疗师、志愿者等。
朱志刚介绍,目前我国应该接受安宁疗护,但实际上接受到安宁疗护的病人不到5%,还有95%的人因为种种原因没有接受到安宁治疗,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很多人不知道有安宁疗护;二是有需求的病人找不到可以接受的地方;第三,有一部分病人接受不了安宁疗护这个理念。
作为安宁疗护服务机构的指导单位和质量控制监督单位,市一医院承担了人员培训、质量控制督导检查、教学查房、MDT多学科会诊等多项工作。
“广州是第三批安宁疗护试点城市,于2023年5月启动工作。”朱志刚介绍,通过一年多的试点,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开展安宁疗护机构数由年初48家增加至88家,安宁疗护床位数由722张增至1309张,安宁疗护从业人员由979人增至1655人。先后出台《广州市安宁疗护服务机构工作指引》《医疗机构安宁疗护服务规范》《医养结合机构安宁疗护服务规范》《居家安宁疗护服务规范》《安宁疗护护理技术规范》,在全国率先以不同安宁疗护服务机构、不同服务场景制定不同类别服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