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飞来峡水利枢纽站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曹菁 摄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王浩宇)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广东各地正积极探索本地特色资源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结合的研学新模式。昨日,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清远市清城区人民政府、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三方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合力打造北江水利科普研学基地。据悉,未来三年,三方将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打造北江水利科普研学基地,推动大湾区水利科普事业发展。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理事长黄本胜,广州日报社负责同志及清远市清城区委书记廖家杰出席并见证签约仪式。
飞来峡水利枢纽是广东省最大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它以防洪为主,同时兼有发电、航运、供水和改善生态环境等作用,是北江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工程。北江水利科普研学基地就位于飞来峡水利枢纽区域内,基地将由“两组基地+五大主题”构成。“两组基地”为飞来峡水利试验基地(广东省水利重点科研基地)和北江荟—科普研学基地。“五大主题”即红色教育、生态环保、水利科普、科技文化、水情教育。
广东省水利重点科研基地是我省水利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于2006年经广东省科技厅批准确定为第一批6家重点科研基地之一,占地300亩。基地始建于1999年,目前已建成综合试验厅、珠江厅、韩江厅、波浪厅、综合实验楼等5座主体设施(总建筑面积11万多平方米),以及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现场试验基地(心湖),配备国际领先水平的三维造波机、风浪水槽等一大批先进科学仪器设备和水力物理模型试验测控系统,是保证我省水利科技长远发展的基础条件,是解决我省水利建设中重大科技难题的基础设施,也是体现广东水利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北江荟—科普研学基地则是在清远市清城区人民政府的统筹支持下,飞来峡镇围绕“飞来壹品”区域公用品牌,依托周边区域丰富的北江水利文化资源,由飞来壹品(广东)农业实业有限公司组织建设。基地位于清城区飞来峡镇黄洞村辖区内,毗邻广东省飞来峡水利枢纽风景区,基地占地3500平方米,配套完善,包含北江水文化主题展厅、水利工程科技展厅、科学探索影院、全息互动区、手工创作室、文创艺术商店等,可提供研学住宿床位100余张。
本次合作旨在通过三方共同努力,打造一个集科普教育、实践体验、文化传播于一体,具有华南地域特色的综合性水利科普研学基地。通过该基地提高公众对水利科技的认识,培养青少年的水利科学素养,以水文化为纽带增强大湾区青少年的共识。同时以劳动实践教育为抓手,以研学基地为流量入口,激活周边产业,打造“研学+”模式,探索“百千万工程”新路径,以研学项目赋能乡村振兴,充分开发飞来峡镇的研学资源及农业资源,带动当地农业、旅游业、教育产业融合发展。
北江水利科普研学基地
基地位置:清远市清城区飞来峡镇黄洞村辖区内
两组基地:飞来峡水利试验基地(广东省水利重点科研基地)和北江荟—科普研学基地
五大主题:红色教育、生态环保、水利科普、科技文化、水情教育
三方共建: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将提供广东省水利重点科研基地部分空间作为科普研学基地场所,制订研学活动方案,并对研学志愿者提供培训。清城区人民政府将对毗邻的清城区飞来峡镇原黄洞铭源希望小学进行改造,规划建设数字化展馆、模拟水利工程、数字化水利感知体验、无动力水文化设施等互动体验项目,搭建科普研学基地主要配套功能场所。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将完善北江水利科普研学基地各项设计,并对基地品牌进行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