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发老人直播带货(中间为邓家声)。杏宣供图

在陆生龙等人的推动下,夜龙文化渐渐成为当地文化品牌

陆生龙参加南区小学开笔礼(受访者供图)
直播带货,年逾古稀长者走进直播镜头,推广家乡农产品;文化传承,银发老人持续擦亮夜龙品牌,助力岭南文化出新出彩……顺德“夕阳红”,晚年生活丰富多彩,积极奉献自己的光和热。重阳节之际,记者采访顺德邓家声、陆生龙两名身怀“绝技”且与时俱进的长者,解锁他们的“多面人生”。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名润(除署名外)
邓家声
直播带货为家乡代言
直播镜头前,78岁的邓家声侃侃而谈。他是杏坛镇退休老干部,一直以来致力于挖掘、传播岭南水乡杏坛本土的优秀文化。近日,在佛山银发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志愿服务行动暨古朗村尊老敬贤活动现场,退休老干部直播带货的一幕,吸引了众多村民、游客围观。
与传统的直播带货不同,这次直播的场地放在了乡村——古朗村的古树街。当天,在古树街直播带货专区,长寿瓜、黑毛节瓜、古朗鱼饼、鱼干、甘竹罐头、长寿面……各种杏坛特色农副产品琳琅满目。据了解,此次活动通过邀请老干部亲自下场为土特产带货,让农产品出村进城,促进消费助农,通过与市民零距离展销、面对面推介以及现场品尝互动等形式,缩短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市民餐桌的距离。
在一众的农副产品当中,古朗长寿瓜可以说是当地的“明星土特产”。“古朗苏鼠瓜粗生粗养,容易管理且丰产,因为口感爽脆清甜,深受本地人欢迎,这种瓜是杏坛北五乡的特产,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为苏鼠瓜的生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关于苏鼠瓜的吃法,我推荐凉拌,特别爽脆!”面对直播镜头,邓家声极力推荐。
初次面对直播带货镜头,年逾古稀的邓家声笑称,这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尽管刚开始稍显拘束,但是一谈到古朗的历史发展脉络,邓家声就打开了思路、进入了状态。这些年来,邓家声一直关注古朗,支持古朗的文化工作,无论是讲解比赛,还是直播带货,只要是宣传乡村文化,对外推广古朗,都很愿意参与其中。“通过直播带货这种新的传播渠道,让充满历史底蕴的古村落走到广大市民的眼前,对于推广乡村文化品牌大有裨益。”邓家声告诉记者,直播带货这种新方式,老年人也可以亮相展示。
此次直播带货也是一次新的尝试,凝聚银发力量,为佛山探路“百千万工程”新路径展开新实践。邓家声开心地说:“这次直播收获了一些粉丝,有老年人也有年轻人,他们对杏坛、古朗的历史颇感兴趣,也有人给我提建议,我会不断总结与提升自我。”他表示,接下来还将继续挖掘、整理、传播杏坛的历史文化元素,多尝试新的技术手段,继续讲好杏坛故事。
陆生龙
推动夜龙文化出新出彩
顺德,素有“全国龙舟之乡”的美誉,这里的龙舟不仅能“竞渡”,也可“竞美”,尤以顺德容桂的夜龙文化最为闪耀,放眼岭南乃至全国并不多见。
出生于1949年的陆生龙是土生土长的容桂南区人,多年来致力于龙舟文化,尤其是夜龙文化的传承发展,积极投身社会公益和教育事业。9月29日上午,容桂街道南区小学迎来首届开笔礼活动,新入校的孩子们在仪式感满满的活动中,开启了新的学习生活。活动中,有一位年纪最大的参与校友——现年75岁的南区社区南山进士庙理事长、顺德夜龙文化推动者陆生龙,他也是此次开笔礼的赞助者和支持者之一。
近十年来,陆生龙还一直致力于龙舟文化的传承发展,热心投身社会公益和教育事业,在当地颇有威望。“我6岁开始就接触龙舟,当时也没有教练,我就模仿着大人的姿势自己学扒龙舟。”陆生龙告诉记者,小时候的文娱活动不多,龙舟就是最大的游乐项目。
夜龙汇游是容桂传统龙舟文化独有的特色,南区社区是顺德夜龙的首次举办地,目前已举办八届夜龙汇游活动,曾亮相央视,与全国乃至世界观众“见面”。区别于传统游龙,容桂的灯光夜龙在保留锣鼓、罗伞等传统元素外,还采用LED灯装饰龙头、龙身、龙尾,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巧妙相融,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作为推动夜龙文化的重要见证人和推动者,陆生龙表示,夜龙一直是容桂地区的特色。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夜龙的数量有所增加、“个头”也更大。以南山进士庙的龙舟为例,目前有4条龙舟,龙舟长度从原来的20余米扩至30余米,参与夜龙活动的人们也越来越多。
更令陆生龙感到欣慰的是,如今容桂龙舟文化传承得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以南区为例,今年端午有近百名龙舟爱好者参与龙舟活动,其中年轻人占比过半。”如今,陆生龙的儿子和孙子也接过龙舟文化的接力棒,推动龙舟文化薪火相传。“我六岁开始扒龙舟,我的儿子也是从六岁开始扒龙舟。”今年48岁的陆永昌说,在家庭及社区氛围的影响下,龙舟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容桂龙舟文化氛围越来越好,赛龙、游龙、夜龙等形式层出不穷,都展现了村民团结一致、勇往直前的精气神,也展示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陆永昌如是说。
如今,生活在新时代,陆生龙常怀一颗感恩之心,他表示:“爱国爱乡爱家,我也将继续在龙舟文化、公益事业领域发挥自己的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