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姑”张纫诗的书画艺术

广州日报 2024年10月12日 黎向群

《念因先生连夕盛宴诗》 行书 张纫诗

  张纫诗是著名诗人,人称“诗姑”,有《文象庐诗集》《文象庐文集》《仪端馆词》《张纫诗诗词文集》《张纫诗题画诗集》《张纫诗越游唱酬初集》传世。她虽以诗书画名世,但由于她传世的书画作品并不多见,流传的范围主要在我国港澳地区及东南亚一带,因此,她在内地的声名不响,渐渐为人淡忘。我们只能从仅存的书画作品和资料去了解这一位女诗人了。

  张纫诗(1911—1972),小名宜,又名转换。广东南海人。世居广州西关,父礼存,北洋大学毕业后从商,乐于社会慈善事业。她自幼聪慧,受家庭影响,早年受经学于名儒叶士洪、桂坫(字南屏),兼研习诗词书画。她寓居广州期间,与江苏冒鹤亭有诗词交游,还与岭南陈融等诗人相唱和。曾任中学文史教员、小学校长。二十八岁,归中山唐氏子,夫妇不和,仳离后寓居香港,便潜心诗书画,以授徒自给,馀子风从。1950年冬,廖恩焘(1874—1954)与刘景堂于香港共同创立“坚社”词社,她乃词社成员之一,每月一会,至1953年冬结束。1964年春,她漫游越南胡志明市,与越南华侨蔡念因认识,次年,蔡念因偕隐居香港香炉峰(太平山)麓宜楼,1966年初春,刊成《百年好合集》纪念册,汇集曾克耑、黄君璧、罗叔重、卢鼎公等诗人画家诗书画的作品。

  在近现代女书画家中,张纫诗可谓凤毛麟角的一位。她幼从桂坫读书写字,研习书法名碑法帖,书法胎息钟繇、王羲之、王献之、欧阳询、褚遂良、黄庭坚等名贤法帖,融入个人审美意趣和文学修养。绘画擅长牡丹、山水,牡丹图以小写意与工笔为主,设色妍丽,雍容华贵;山水画神采秀拔,洒落自然,毫无浓艳之俗韵。她的书画艺术,具有书画里有诗,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充满传统文人的特质和气息。

  若虚斋藏其行书《念因先生连夕盛宴诗》,洒金宣纸本,纵45厘米、横20厘米,正文内容:“我来碧海已生桑,灯彩花前列酒浆;穆穆古风疑地厚,堂堂嘉会比天长;梯航不远三千里,磨琢应添一二方;但有云情专肺腑,颇嫌歌谀太寻常。念因先生连夕盛宴赋呈郢政,时癸卯季冬之月十八日也。南海张宜纫诗。”下钤:“南海女子”朱文印、“张宜之印” 白文印,引首钤:“宜长寿印”朱文印。按,“梯航”意思梯与船,登山渡水的工具;“连夕”,指连续几夜。“云情”意为云的状态。此诗作于 “癸卯季冬之月十八日” 即1963年,从此诗的书写时间来看,有的记载她在1964年漫游越南,应该有误,我们应以作者落款为准。另外款题“念因先生”,因这一年她与蔡念因尚未结为夫妻,故以“先生”谓之。

  诗页的书法,取法高古,以钟繇、王羲之、王献之书法为主调,“生”“疑”“地”“有”“云”“冬”“也”等字,纯从王羲之、王献之的行书中来;“彩”“浆”“长”“远”“磨”“谀”“连”等字,掺以褚遂良的结字和用笔意蕴。此诗页是她52岁时创作的作品,也是她晚年诗词和书法最为成熟的作品,可谓诗境和书境合一。整幅望去,诗页具有其清劲秀逸、温文尔雅的诗人特质,既风格鲜明,又能和谐统一,可见她的文学造诣和书法功底之深厚。         (文/黎向群)

广州日报美术A7“诗姑”张纫诗的书画艺术 黎向群2024-10-12 2 2024年10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