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岁时,林奶奶开始自学书画,从一个“小白”成为养老院的“书画家”。

86岁的黄奶奶和87岁的柳爷爷相伴62年,一起入住养老院。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琳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郑洪达、王文宇
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郑洪达、王文宇
广州日报新花城 民生+音视频 联合出品
走道上方的挂钟,慢了7分钟。络绎从时钟下走过的老人们却似乎毫不在意,或者只是未曾发现。时间对于这群七八十岁,甚至八九十岁的老人家来说,也许已经不具备精确的意义。
在广州海珠区的颐年医养院里,时间缓慢流动,老人们经过各自也许波澜壮阔、也许细水长流的人生阶段后,已无须如外面奔走的路人那样,掐着时间、赶着路,按着一个“社会人”的节奏生活。
在这里,迈入暮年的他们选择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余生,纵使受过挫败与伤害。养老院于他们,虽然远离喧闹的社会生活,但不是孤岛,是船只完成乘风破浪旅途后回归的避风港。
“想在这里一直住下去”
刘奶奶的故事,主线简单明了,情节错综复杂。
还有1个多月就87岁生日的刘奶奶,8年前来到养老院。那一年,仅间隔1个月,她陆续失去两名至亲:因车祸去世的先生、因病去世的女儿。生性乐观爽朗的刘奶奶在巨大的打击下也难以抵挡悲痛与绝望。
儿子唯恐母亲平日在家独处胡思乱想,几番了解养老院的情况后与母亲商量,刘奶奶听从了儿子的建议。
初到养老院,刘奶奶只想待在房间,老姐妹叮嘱她“别想事,就往人多的地方扎”,她四处溜达,发现老伙伴们的麻将打得热火朝天,好奇观望后被热情拉入麻将局。从此,打麻将成了她每日“必修功课”。“每天打一个多小时,都成习惯了。”刘奶奶乐呵呵地说,“一天不打手痒。”
除了打麻将,刘奶奶最喜欢看乒乓球赛,独居的屋子里电视总是播放着体育台。她爱整洁干净,自己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床铺整理得一丝不苟,“大家都说刘奶奶房间里很香,没有老人味”,她自豪说道。她爱玩爱热闹,房间挂放着各种小玩意:喜庆的灯笼、不同造型的公仔、寿星手办,还有网红五环眼镜,每一个来探访她的人,她都招呼着他们戴上后与自己合影。她喜欢聊微信、刷网店,买自己喜欢的小玩意和五彩斑斓的衣服……
她每一天的安排既松弛又规律:早上6点多起床,吃早餐,7时许到小花园晨练,8点多准时开打麻将,10时许吃午饭,午休,下午看电视、洗澡、睡觉。外出溜达的时候,总是有很多人跟她打招呼,她最近爱领着刚住进来的东北奶奶到处去,“我也是东北的,大家都跟我们打招呼‘两位东北奶奶来了’”。她用热情和笑容感染工作人员、老伙伴们:“大家都知道我爱开玩笑,喜欢跟我聊几句,打打趣。”
那些悲伤的往事她不再怕谈,也不怕谈生死话题,“我是现在家里活得最长的一个,下个月就87岁了”,“想在这里一直住下去”。
“我想主宰自己的生活”
在养老院,刘奶奶交到了不少新朋友,最经常挂在嘴边的是“林老师”。被大家称为“老师”,一个原因是林奶奶退休前曾是初中数学教师,二是在老伙伴的心目中,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艺老年”,必须被尊称为“老师”。
入住养老院8年,80岁时,林奶奶开始自学,从一个书画“小白”成为养老院的“书画家”,且曾在此办过自己的一次画展。她同时自学了电子琴,最喜欢弹唱《送别》。
林奶奶是自己决定来到养老院的。生育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的林奶奶,一身傲骨。孩子成家立业后,先生去世,她一直在儿子家帮忙照顾家庭,人到暮年,发现老中青三代共同生活诸多不同不便,萌发“自由”的想法。
在养老院,她实现了80多年来一直追求的自由。
首先是金钱自由。刚来到养老院,林奶奶的退休金还不怎么高,交了费用后,每个月的退休金只剩不到200元,儿子会给她一些零花钱。两年后,她的退休金提高了,她就不再需要儿子给自己钱,“经济独立很重要,是自己主宰自己的基础。”
更重要的是学习自由。80岁时,林奶奶开始学习画画,从手机上看视频教程、买画材,从照葫芦画瓢开始,一笔一笔临摹。82岁时,养老院为她举办的一次画展让她一下子“名扬圈内”,给了她更大的鼓舞。
如今,每天下午是林奶奶雷打不动的独处创作时光,画花、画鸟,画万物美且有灵,她“不知老之将至”。
“人真的是要活到老,学到老。”林奶奶用最朴实的话语解释她85年没有放弃过的倔强。
老人们积极面对暮年
202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占比已达21.1%,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据估测,年龄高于80岁的“老老人”占总人口的2.5%左右,备受关注。
据颐年医养院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养老院老人平均年龄超过83岁,其中100岁老人有4位,老人中至少有60%~70%有失智状态,需要专业的照护。但据了解,现阶段中国养老模式比例为90:7:3,即90%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7%的人在社区接受养老服务,只有3%的人在机构养老。与此同时,另一个数据是截至2022年末,我国已有养老机构4万余个,养老服务床位822.3万张。
日前,也有地方政策开始强调进一步提升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服务保障水平。其中包括优化“老老人”服务设施功能布局,提升综合服务效能,扩大“老老人”普惠服务供给,培育养老服务市场,完善“老老人”医疗服务供给,深化医养协同发展等。
政策支持、社会合力之下,被关注、被服务的老人们,也正在以各自的方式,以自己历经世事的智慧与经验,积极面对暮年。
老人们因为各种理由来到养老院,在花园里休息、散步、运动、忆当年。他们还记得,自己也曾激荡青春、意气风发,用自己的青春参与城市和社会的成长和发展。
当人生渐如夕阳,他们没有放弃对独立、尊严、幸福的追求。就像朝阳有朝阳的热烈,夕阳有夕阳的浓烈。那厚重的光芒,也可以从容不迫,不慌不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