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养护所钟村道班班长谢英尧坚守一线十余载

喧嚣是他工作的“背景乐”

广州日报 2024年09月26日 卢梦谦

谢英尧(左一)与同事在桥下工作。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高鹤涛摄

  实干新“声”代 ⑧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卢梦谦

  近日,记者来到市道路养护中心南城养护所钟村道班。若在平日,钟村道班班长谢英尧此时正在巡路或在路面进行养护作业,因为前一天晚上通宵铺路作业,这天记者才得以在钟村道班见到他。其他养护人员早已去往路面,道班的院子里显得格外安静。这份安静对谢英尧而言格外难得,因为路面养护工作常常与“喧嚣”相伴。

  耳边声响的变化体现了时代发展

  说起路面养护工作,谢英尧算是“半路出家”。一开始他是作为机械管理员进入养护所,那时,最常在他耳边响起的是养护机械的声音,铣刨机、压路机、切割机……不同机器不同声响,在机器上敲敲打打进行检修是他最常做的事。后来谢英尧成为一名道班班长,从机械库到大马路,谢英尧的道班管养15.48公里道路,除了每天巡一遍路,还要修补坑槽、灌缝补路、维护交安设施等。谢英尧逐渐熟悉车流声、刨路声、切割沥青声……这些“噪声”成为他工作的“背景乐”。

  在谢英尧十几年的工作生涯中,他耳边的声音也发生着变化。许多年前,谢英尧和他的工友们修补坑槽的“最后一步”会留给过往的车辆。车辆压过沥青发出的声音奏响完工的冲锋号。“那时候还没有大型厢式货车,很难将压路机运到路面,有些深点的坑槽,用当时的机械压不紧。”谢英尧告诉记者,只能在修补坑槽的时候将沥青铺得稍高于路面,利用过往的社会车辆将沥青压实。近年来,随着更多设备的引进和升级,路面养护工作变得更为高效。

  雨中“站岗”保障过往行人车辆安全

  每到汛期,也是谢英尧工作最忙碌的时候,他所在的班组负责养护番禺区15.48公里的道路,不仅要维护好路况,还要保障道路的通行情况。番禺区多处地势低洼,每当遇上强降雨,极易形成积水内涝。这时,谢英尧便和他们班组工友全部出动,在易内涝的水浸点进行巡防,同时协助排水单位进行排水。“我们会随身携带雪糕筒等应急设备,如果积水量大,还会将井盖打开进行排水。”谢英尧告诉记者,养护人员会全程在井盖旁值守:“我们专门焊了个铁架子放在井口,防止人员掉入,但还会在旁边值守保障过往行人车辆的安全。”降雨带来清凉,但谢英尧的感受并不比在高温暴晒的天气中好:“虽然穿着雨衣,但雨衣下的衣服也全都湿透了,有的是流进去的雨水,更多的是汗。”

  想让“辛苦”工作“不辛苦”

  谈起工作中的“背景乐”,谢英尧说,十几年的工作干下来,好像已经习以为常。“刚开始感觉很吵闹,现在也习惯了。”虽然谢英尧一句话带过,但这“习惯”的过程并不轻松。

  “不轻松”是当时刚刚三十出头的他对路面工作的初印象,在往后的日复一日中,他更真切地感受到这份工作的强度。“加班加点很正常,通宵作业更是常有的事。”谢英尧说,有些路段车流量大,所以会将养护工作放在车流量较小的夜间。修补坑槽,1平方米大的坑就要一两个小时,如果遇到坑槽较大或者数量较多,那个晚上基本睡不了了。

  成为道班班长后,谢英尧的工作中多了很多手机提示音。“手机是24小时开机的,尤其是现在汛期,我们有个群专门发天气预警信息,就怕错过哪一条。”谢英尧还常常和工友们聊天。巨大的工作强度,让许多人对这份工作望而却步,谢英尧和工友们通过研究新材料、新设备,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日晒雨淋的,确实很辛苦,但既然干了这份工作就要担起这份责任。”对于工作中的辛苦,谢英尧不愿多说,他只想通过自己和工友们的探索让工作尽量“不辛苦”。

  掷地有声

  2023年8月底,交通运输部、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开展了第二届“最美公路人”推选宣传活动,获评第二届“最美公路人”荣誉称号。

  2023年,参加第十四届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桥隧工(职工组)职业技能大赛广东省选拔赛,获得团体二等奖、被授予“广东省交通技术能手”称号。

  2022年,被授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2020年,参加 “羊城工匠杯”公路养护工职业技能竞赛,获得银奖。

  2016年,参加广东省交通运输行业公路应急保通钢桥架设技能竞赛,获得个人一等奖。

广州日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A4喧嚣是他工作的“背景乐” 卢梦谦2024-09-26 2 2024年09月26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