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和当地居民一起共创艺术。(图片由项目方提供)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黄子宁)日前,在佛山市顺德区,“和地在创”艺术家驻地支持计划成果展览正式与市民见面。有趣的是,这次居民成为艺术创作的主角,展览场地就在“家门口”,这些街头巷尾为人熟知的蚝壳屋、书院、蚕房,被改造一番,被赋予一个正式富有亲切感的名称——社区艺术空间。
据悉,“和地在创”艺术家驻地开放日暨社区团聚日,是艺术家驻地支持计划的成果展示活动。年初,“和地在创”发布艺术家驻地支持计划,该计划由顺德区社会创新中心和社实SPL联合主办,以公开招募艺术家驻留的方式支持社区艺术营造。
记者了解到,2024年艺术家驻地计划以“浮土志”为主题,邀请4位创作者来到佛山市顺德区,立足四个社区(升平社区、东风社区、黄龙村、左滩村)展开“在地艺术”实践,在四个社区多元空间形态、居住人群、发展和治理模式中,以及在顺德从沙田地貌文化,到大面积工业化、城镇化的复杂演变之中,找到交织互文的历史线索和现实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邀请到的艺术家谢宗秀、袁琛玥、王滢露和盖琦正来到顺德进行艺术实践的2个月里,分别走进社区街头巷尾、水间田头进行深入调研、交流和创作,他们立足本地土壤,同时引入新的视角,以社区工作坊等形式发起了8场社区公共活动,以当代艺术语言重新发现和书写顺德社会发展、女性表达、生态关系以及个体与家族的历史。
不同的区域产生了不同的艺术创作火花。例如,“排筏”是盖琦正在左滩村驻地与参与者共同制作的艺术装置。在驻地期间,盖琦正进行大量的文献搜索,与水上人家围绕宗族溯源展开对话,并向水上人家习得筏子的技术制作,发起的“临时工作间”和关于迁徙的“边炉”夜话,与参与者一同制作筏子,体验乘水而行、与水共生的生存理念。据悉,左滩最后呈现的展览以《临时筏子工作间》为题,以文献档案、调研纪录片等方式展示渔业村黄姓宗族的家谱和迁徙路线,唤起观众对土地、物品的回忆以及对家族溯源。
此外,作为“和地在创”首批合作村居之一,大良街道的升平社区在参与式艺术催化下在悄然发生变化。此前,位于该社区名扬里4号的百年蚝壳屋从数十个申报空间中脱颖而出,成为“和地在创”资助的首批社区艺术空间项目,一批专业的社会力量深度参与古旧建筑活化。据悉,蚝壳屋设计保留了青砖蚝壳等典型岭南建筑特色,亦树立起当代艺术地标——明灯塔,伫立于名扬里灯火阑珊处,街坊经过都会被它吸引,不禁驻足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