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以来权威人士、经济学家、产业界大咖发表了什么高见?大家看一看、议一议。我们编辑部的“抛砖”能否引来各位的“玉”呢?欢迎扫描二维码,进入“广州日报新花城”经济频道以及“财经366”视频号,与我们一起观经济、聊财经。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金贤东:
确保真金白银优惠直达百姓
9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闻发言人金贤东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要推动加力支持“两新”政策措施尽快落地见效,确保真金白银的优惠直达企业和百姓。同时,发改委将与各部门各地方一道,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积极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编辑部“抛砖”:许多经济学家都提出,“内需不足”是今天国内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我们也不能期望,某一项政策能“立竿见影”,特别是在区域、行业情况千差万别的今天,我们能做的应该是在周期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并以“水滴石穿”的精神,凭韧劲穿越周期。
阿里CEO吴泳铭:
正以前所未有的强度投入AI研发和基建
“过去22个月,AI发展的速度超过任何历史时期,但我们依然还处于AGI变革的早期。”“下一阶段先进模型的投入门槛是几十亿、几百亿美元级别。”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CEO、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吴泳铭在2024云栖大会的主题演讲指出:“大模型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多方面学科接近博士水平。”同时,成本在迅速下降。
编辑部“抛砖”:很多人在谈大模型时都会提到“摩尔定律”——即集成电路上可以容纳的晶体管数目在大约每经过18个月到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换言之,处理器的性能大约每两年翻一倍,同时价格下降为之前的一半。如今,大模型似乎正在创造新的“摩尔定律”:其成本呈现的指数级下降,甚至远远超过摩尔定律。这对于AI行业的“追赶者”来说其实并非好事,因为这意味着“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正在发生。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
我国经济结构全面升级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8月份经济数据来看,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高质量发展稳中有进,经济和贸易的全球竞争力持续提升,生产和消费转型升级扎实推进。”黄文涛表示,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长较快,工业产出总量增长的同时结构升级,工业企业利润持续恢复。服务业持续恢复,现代服务业领域发展快于平均水平,反映了我国经济结构的全面升级。
编辑部“抛砖”:去年以来,包括《经济日报》在内的不少权威媒体,都关注到了宏观与微观之间的“体感温差”。在新旧动能转换的今天,“泼天富贵”与转型阵痛共存,都是正常的。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系统安全设计总监李耀:
电池系统安全设计应结合实际应用场景
9月19日的2024动力电池质量安全大会上,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系统安全设计总监李耀谈到,电池设计应考虑真实服役场景下的应用安全。李耀认为,电池通过挤压测试、针刺测试等“滥用测试项目”不等于产品应用安全,“很多强抗挤压能力的电池放在系统里,在实际碰撞过程中很快就发生了起火。”
编辑部“抛砖”:李耀这里提到的“滥用测试项目”,是一个专业名词,并非一个贬义词,具体是指将电池暴露在实际操作窗口之外的条件下进行的“破坏性”安全测试,此类测试的目的是检查电池在极端压力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电池开发中是非常必要的。李耀所强调的,其实是在“应试”的“滥用测试项目”,还得重视“实操”的“应用测试项目”。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赵方圆、邓莉、夏铭、钟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