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仅有一所高校,如今数量将达到两位数

“世界工厂”东莞缘何成为高校宝地?

广州日报 2024年09月20日 李直建

东莞松山湖聚集了多家高校。(东莞理工学院供图)

高校集聚会加速人才集聚。(东莞理工学院供图)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今年9月开学。

正在筹建中的大湾区大学。(效果图)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李直建(除署名外)

  近日,随着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迎新结束,东莞迎来了最后一批2024级新生。至此,东莞9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总数约17.65万人。本月初,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正式开学,东莞的高等教育再添新力量。算上正在筹建的大湾区大学,东莞的高校很快将突破两位数,尤其是本科层次高校数量在广东省地级市中处于第一梯队。

  东莞,这座被誉为“世界工厂”的城市,不仅以其发达的经济和独特的文化吸引着全球的目光,如今多所高校吸纳了众多精英教师和优秀学子,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东莞,何以成为高校宝地?

  东莞在校大学生约17.65万人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的建设一直备受关注。今年9月,香港城市大学(东莞)正式开学,首年本科招生开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4个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设有电脑科学、工程管理学、材料工程及纳米科技、商务资讯系统、数据科学、电子资讯工程学6个专业。首届学生一共有562名,包括120名本科生和442名硕士研究生。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的开办,让东莞的高等教育版图再次扩大,高校数量增加到9所,目前全市在校大学生约17.65万人。

  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的设立,是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的重要标志性成果,同时也让东莞成为广东省内继珠海、深圳、广州之后,又一个有香港高校落户的城市。

  自1992年东莞理工学院创办起,东莞的高等教育走过了32个春秋。在这期间,广东科技学院、东莞城市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等本土高校陆续创建,广东医科大学等高校先后设立东莞校区,东莞的高校越来越多。

  值得一提的是,由广东省人民政府举办、东莞市政府投入保障为主的大湾区大学正在筹建中。大湾区大学立足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中国,辐射全世界,聚焦物质科学、先进工程、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技术、理学、金融管理6个领域,致力于办成一所具有“国际水准、开放包容、湾区特色”,能引领未来科技发展、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学校按照“一校两区”开展规划建设,其中松山湖校区256亩,滨海湾校区2100亩,两校区共同承载“教育教学”“科教产融合”“国际合作”三大功能。大湾区大学启用后,东莞的高校数量将突破两位数,达到10所。

  高校办学层次居省内地级市第一梯队

  从东莞现有9所高校的办学时间来看,除了东莞理工学院之外,其余8所全部是在2000年以后开办。二十年的时间,东莞的高校不仅在数量上增加了,在办学层次上也越来越高。9所学校中,有3所大专,6所本科,本科院校占2/3。

  值得一提的是,东莞理工学院于2018年5月被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9年起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2021年5月获批为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该校目前正在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东莞理工学院经历了从专科到本科办学、从地方本科高校到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建设单位的蜕变,成为国内新兴大学快速发展的样本。

  在东莞设有校区的广东医科大学是广东省属重点建设大学、省属综合性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香港城市大学(东莞)作为东莞高校新秀,则引入香港城市大学学术标准实现“两校一质”,实现了本科和研究生同步招生,矢志成为卓越研究、教育和创新的世界一流学府。正在筹建的大湾区大学则定位为以理工科为主的高水平新型研究型大学,计划开展全日制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

  在广东省的地级市中,东莞的高校办学层次已处于第一梯队。

  焦点关注

  东莞为何深受高校青睐?

  东莞作为制造业名城,被称为“世界工厂”,如今也成为了高等教育宝地。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副校长(学术)李娟透露:“2019年开始筹划项目的时候,经过深入探讨,最后选择了东莞松山湖,这里有很多优秀的‘好邻居’,比如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散裂中子源、华为等。我们希望能一起搭建开放的平台,让学生和老师在平台上学习、科研,为社会作贡献。”

  而大湾区大学选址东莞,也有这样的原因。大湾区大学(筹)校长田刚院士表示,在东莞设立大湾区大学,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一是国家需要新型研究型大学,集聚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在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学研深度融合等方面进行突围;二是东莞具备改革创新土壤,大湾区大学是第一个由地级市筹建的新型研究型大学,这份魄力是东莞独有的;三是校地联动推进筹建设立,教育部、广东省、东莞市都高度重视大湾区大学筹建工作,市里的各部门予以全力支持,在筹建设立方面,大家拧成了一股绳,劲往一处使,精诚合作,形成了强大的合力。

  值得一提的是,高等教育在东莞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东莞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大湾区大学建成高水平研究型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建成全球一流国际化大学、东莞理工学院建成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示范校,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本科专业试点,高端人才和科研团队聚集吸引力明显增强,打造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新范例,加快建设教育现代化强市。以大湾区大学为例,东莞市从2018年提出筹建以来,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在校园建设、办学经费、人才引进、科研申报等方面为学校提供了有利资源,力争将大湾区大学打造成为提升城市创新发展能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城市名片。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认为,东莞能办这么多高校并不偶然,有着深层次的意义。在林江看来,东莞作为“世界工厂”,制造业底蕴深厚,而且转型升级颇为成功,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产业链的完整性,完全可以支撑高校在这里集聚。不仅如此,东莞还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也是一个包容的城市,加上超过千万的常住人口、发达的交通、雄厚的财力等,对开办高校非常有吸引力。很少有城市能同时具备这些办学优势。

  高校集聚将为东莞带来什么?

  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是教育、科技、人才通达融合的枢纽,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源头活水。李娟表示,香港城市大学(东莞)聚焦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高端电子信息、生物医学工程、智能制造、先进材料、新能源以及数字经济等领域,第一年首批推出的四个本科课程和六个硕士课程,都跟东莞的转型发展息息相关,希望为东莞、大湾区乃至国家的建设培养人才。

  目前,大湾区大学虽然还在筹建中,但已与中国散裂中子源、鹏城实验室、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大科学装置、重点实验室以及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澳门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顶尖高校开展科研合作。学校还与华为等高科技公司签署合作协议。通过学校的科研、人才优势与地方产业、创新载体深度对接,大湾区大学将为东莞乃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质化人才支撑。东莞将以大湾区大学为中心构建覆盖“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的全融通全链条创新体系,着力突破限制我国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学校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前沿科技领域,依托校企合作,以真实项目为载体,已建成10个工作室。科研团队在实训项目、实际研发任务中引入企业项目,不断突破技术瓶颈。

  林江认为,东莞的高校尤其是新建高校以理工类为主,符合东莞产业升级需要,也满足东莞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一方面,产业转型升级需要高科技支撑,通过大学这个平台可以更好地让资源共享,推动产业升级,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高校是企业家最期盼的城市竞争力之一。东莞的高校集聚度高,不仅增加了大学生和大学教师这个群体的数量,还能吸引更多企业以及高层次人才来到这里,进而提升整座城市的形象和层次。

  林江还表示,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缺一不可,要“两条腿”走路,产学研融合非常重要。

广州日报东莞新闻DGA9“世界工厂”东莞缘何成为高校宝地? 李直建2024-09-20 2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