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河区

“123456”重构产业竞争力“新密码”

广州日报 2024年09月20日 何瑞琪、陈钧圣

天河中央商务区高楼鳞次栉比活力迸发。

  ◆天河集聚了高等院校26所,其中“双一流”大学4所,科研院所46家,科技创新平台700家,科技企业超14万家,形成战略科技力量矩阵。

  ◆近期,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编制的《环五山创新策源区“1+N”更新发展方案》正式印发实施。

  ◆因地制宜做好天河中央商务区、广州国际金融城、天河智慧城、天河智谷片区、沙河片区、龙洞凤凰片区等六个重点发展片区产业布局。


  “123456”,这一串数字,是解锁天河高质量发展的“新密码”。

  明年是天河建区40周年。回首历史性的跨越,天河实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从无到有,千亿级产业涌现突破,现代化产业体系步步向优。一次次“从0到1”的蝶变,不仅是量的积累,更是质的飞跃。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向纵深演进,谁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谁就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天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凝聚科技创新合力。

  改革的催征鼓点已经敲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人民所需所盼,天河正以“123456”的产业发展“解题思路”,以“二次创业”再出发的昂扬姿态,奋力为“大干十二年、再造新广州”作出更大贡献,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广州实践中勇当尖兵!

  文/何瑞琪、陈钧圣 图/苏俊杰

  改革的底气:天河,广州逐鹿新质生产力“领头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时代号角。越是关键时期,越需担当作为。

  在全国层面,经济大省被赋予勇挑经济大梁的重任。在省域层面,以省会为代表的经济大市要发挥引领作用。在市域层面,经济大区则要勇立潮头,争当先锋。

  天河,不只是广州经济“第一大区”,更集科创、金融、消费、总部经济等多个领域的“第一大区”于一体,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的时代征程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天河作为建设大湾区“双中心”的“创新引擎”,必须担当起广州乃至大湾区的“创新策源地”重任。

  而将目光放在广州城市中轴线变迁史上,城市传统中轴线一路向东,向以珠江新城为中心的新中轴线转移,接着又在广州东部的天河等地形成了以创新为特征的活力创新轴。天河,集广州新中轴、活力创新轴“两轴”于一体的城区,其区位优势、战略定位高度可见一斑。

  兼具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之长,汇聚产业集群与人才聚集之优,天河作为高端创新要素聚集地,已形成了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逐鹿新质生产力的新赛道上加速领跑。

  在将近四十载的建区史中,天河向科技要生产力,改革进取的脚步永不停顿。在千禧年前后,天河以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群崛起,成为广州科技发展的重要一极。如今,天河“百亿级”“千亿级”产业链条共舞,向着5个千亿级现代产业集群体系前行,正处于“由大到强”的重要关口。

  向“新”求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赋予了天河改革的底气。如何推动产业发展能级提升、结构优化,建设起引领广州、并在全国具备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既是天河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赋予的责任。

  改革的锐气: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向“新”,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升极”

  面向百舸争流的时代大潮,今天的举棋落子,是对未来的谋篇布局。

  天河提出了全新的“123456”产业发展思路举措,以满满的改革锐气,固底板、锻长板、补短板、育新板,加快构建动能更足、结构更优、韧性更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我国科技和产业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前,天河正在积极探索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路径。“1”,是坚持以科技创新为第一动力,充分发挥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动力之源作用。

  天河集聚了高等院校26所、其中“双一流”大学4所,科研院所46家,科技创新平台700家,科技企业超14万家,连续4年位列赛迪创新百强区前三,形成战略科技力量矩阵,并将科研成果源源不断转化为产业硕果。

  近期,广州市工业软件应用推广中心在天河揭牌,探索工业软件“产—学—研—用”创新协同。诸如此类的创新成果转化模式,在天河不断涌现,科技“原创力”正加速迸发,尤其集中在环五山创新策源区。

  “环五山创新策源区有着粤港澳大湾区得天独厚的科创基础,”天河企业莱檬生物战略发展部总经理梁宝霞说。该企业两位核心创始人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企业也发源于环五山创新策源区的广州(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天河基地。如今,公司扎根天河,与母校共同设立了建校以来的第33个联合实验室,积极推动果胶自主创新。

  聚力环五山创新策源区,天河发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双引擎”。近期,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组织编制的《环五山创新策源区“1+N”更新发展方案》正式印发实施,为环五山创新策源区明确“华南智芯·科创旗舰”和“天河科技创新动力之源”的发展定位。

  展望未来,这片策源地将面向湾区、放眼世界输出科创力和产学研硕果,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成为带动天河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

  改革的志气:培育新经济形态,向新兴产业进发

  在天河的“123456”产业发展思路举措中,“2”是指久久为功做好产业发展“提能级、优结构”两篇文章,紧扣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方向,塑造“优势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体系,加快重构产业发展新优势。

  如今,天河大力发展“3种经济形态”——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数字经济,扎实做好“4项重点工作”——招商引资和市场主体培育、重点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政策兑现和企业服务、财税收入和税源培植,以良好的营商环境,让企业留下来、扎下根,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助力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

  “5”,代表5个产业主攻方向,即瞄准现代服务业、现代商贸业、现代都市工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未来产业持续发力。

  近年来,天河结合天河智慧城、天河智谷片区、龙洞凤凰片区规划建设,依托优质生态资源推动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聚。今年8月,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大为教授牵头成立的广州湾区新药研究院、广州科恩泰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人才奔涌,创新集聚,将成为天河推动新质生产力澎湃发展的强大动力。

  回溯天河近40年发展历程,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因“六运”而起、“九运”而兴、“亚运”而强,迅速建成天河中央商务区,成为广州城市中心的核心动力源。

  明年“十五运会”即将到来,天河再次紧抓历史机遇,促进各重点发展片区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布局互联。

  “6”,依托环五山创新策源区这个“动力之源”,因地制宜做好天河中央商务区、广州国际金融城、天河智慧城、天河智谷片区、沙河片区、龙洞凤凰片区等六个重点发展片区产业布局,进一步拓展产业纵深、经济纵深。

  未来,天河的产业发展空间将实现版图再造,从天河中央商务区“一枝独秀”,到各重点发展片区“多点支撑”的转变,撑起全区高质量发展大局。

  “123456”,天河以改革的志气,解锁产业发展“新密码”,以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赋能蓄力,接续奋进“春天里”!

  (专题)

广州日报蹚出一条新路来·一线实践T5“123456”重构产业竞争力“新密码” 何瑞琪、陈钧圣2024-09-20 2 2024年09月2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