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金秋时节的北京,迎来中非关系的历史性时刻——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于9月4日至6日在这里举行。中非领导人将围绕“携手推进现代化,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共叙友情,共商合作,共话未来。
大道众行远,携手启新程。中非友好大家庭欢聚一堂,推动中非友谊薪火相传、历久弥新,让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必将开辟中非关系更加壮丽的前景。
(一)
历史将永远铭记这一幕。2013年3月25日,经久不息的掌声回荡在坦桑尼亚尼雷尔国际会议中心。在这座由中国援建、凝结着中非情谊的高大建筑里,习近平主席深情回顾中非关系发展历史,郑重宣示中国愿永远做非洲国家的可靠朋友和真诚伙伴。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主席提出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引领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步入“快车道”,开启了中非友好的新时代篇章。
“无论中国发展到哪一步,中国永远都把非洲国家当作自己的患难之交”。就任国家主席以来,习近平主席五次到访非洲,足迹遍及非洲东西南北中,两次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主持召开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中非领导人对话会。无论是同各国元首共话合作,还是与各界人士畅叙友谊,都留下一幕幕热情友好的交流画面。人之相知,贵在知心。习近平主席以心相交的风范、以诚待人的气度,彰显重情重义的大国胸襟,让中非友好情谊更加深入人心。
“中非从来都是命运共同体”。坚如磐石的信念,在岁月的洗礼中更加熠熠生辉。习近平主席总结提炼中非友好合作精神,从历史中汲取团结奋进的力量;同非洲领导人一致同意将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中非关系定位又一次飞跃;倡导打造责任共担、合作共赢、幸福共享、文化共兴、安全共筑、和谐共生的中非命运共同体,明确了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内涵、发展方向和前进路径;提出同非洲国家共同实施“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九项工程”,扎实推动中非合作提质升级……
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中非在团结合作的道路上坚定前行,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坚守道义,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守望相助,中非关系进入共筑高水平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新阶段,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持续走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列。
(二)
这是一份情深义重的礼物。2017年5月,时任肯尼亚总统肯雅塔向习近平主席赠送了一枚由红色中国结串起的金色镂空窗花U盘。这枚U盘里,存储着蒙内铁路的画面:辽阔的东非草原上,一条铁路线向前延伸,现代化车站拔地而起,中非建设者并肩绽放笑容……
路与路相通,心与心相连。从象征中非友好的坦赞铁路,到承载“世纪梦想”的蒙内铁路,新时代中非合作如同升级换代的列车,在时空的隧道中飞驰向前,迎来气象万千的沿途风景,不断驶向互利共赢的美好未来。
回望同行之路,一张张可圈可点的成绩单令人振奋。这是战略协作的不断深化:中非携手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共同践行和落实三大全球倡议,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成为引领“全球南方”团结合作的典范。这是互利合作的不断加强:中非双方将“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同非盟《2063年议程》及非洲各国发展战略有机对接,目前,52个非洲国家以及非盟委员会同中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国是对非投资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连续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这是合作领域的持续拓展:从农业、基建、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到绿色发展、卫生健康、金融、数字创新等新兴产业,从经贸领域到人文交流,中非合作没有止境,发展空间越来越广阔……
中非合作的累累硕果,存在于不断跃升的数字之中,生长在中非广袤大地和山水之间,更走进了千千万万寻常百姓家。在埃塞俄比亚,中国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项目,助力非洲国家抗击埃博拉、疟疾、霍乱等传染病,进一步筑牢公共卫生防线;在马达加斯加等非洲多国,中非杂交水稻技术合作让水稻产量从每公顷平均2吨提升到7.5吨,大大缓解了粮食短缺问题;在肯尼亚加里萨郡,热带稀树草原上的光伏板一眼望不到头,中肯合作的加里萨50兆瓦光伏发电站,将太阳能源源不断转化为绿色电能;在非洲大地上,中国援非“万村通”项目覆盖众多村庄,直接受益家庭超过19万户;在中国消费市场,贝宁的菠萝、肯尼亚的牛油果、卢旺达的干辣椒等非洲特色农产品通过“绿色通道”漂洋过海,丰富着人们的“菜篮子”“果盘子”……为人民福祉而推进合作,让合作成果惠及广大人民,发展为民、务实高效的中非合作,回应着双方民众的所思所盼,日益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活力。
风雨经年,初心不改。跨越山海,情义更深。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中非真诚友好、平等相待的兄弟情谊不会改变,中非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协作精神不会改变——这就是中非合作牢不可破的成功密码,也是中非友好关系继往开来的力量源泉。
(三)
“我们十分骄傲地看到,在中国-赤道几内亚友谊小学栽下的友谊种子,正在开花结果。”今年5月,赤道几内亚总统奥比昂在北京通过视频连线,与远在云南的学校师生代表进行交流。这所以“友谊”命名的小学是2015年奥比昂总统访华期间宣布为云南省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捐建的。“我们会努力学习,成为中非友好交往的小使者”,一名学生用稚嫩的声音,道出了许多孩子的心声。
中非之间,关于“友谊”的故事千千万万,而故事的主角,正是亿万人民。中非友好关系根在人民、源在交流。民心相通如同涓涓细流,滋养着中非友谊的合抱之木,让这棵大树茁壮成长、根深叶茂。
“人生乐在相知心。”人文交流是中非人民友谊的重要纽带。近年来,从设立中国非洲研究院到打造中非媒体合作网络,从实施数十个文体旅游项目到支持所有非洲建交国成为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国,从为非洲培训职业院校校长和骨干师资到实施“中非高校百校合作计划”,从文化交流的孔子学院到技能培养的鲁班工坊,中非民间交往和人文交流呈现快速发展的新局面,内容日益丰富,形式日益多样。
跨越万里的双向奔赴,让中非拥有了许多美好的“相遇”,建立起更牢固的情感“链接”。来自阿尔及利亚等10个非洲国家的青少年画作随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进入“天宫”,在太空播下科学、梦想和友谊的种子;由中国援贝宁棉花技术援助项目组修建的足球场,让这里的非洲人民感受着“村超”的快乐;在肯尼亚肯雅塔大学孔子学院,师生们流连于“兵圣书屋”,探究着中国古代军事家孙子的韬略智慧和中国的和平之道;在互联网平台上,拥有数百万粉丝的“卢旺达青年团队”通过演绎中文歌曲,希望“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在埃及,中埃两国考古学家经过近6年合作发掘,让尘封3000多年的孟图神庙遗址逐渐重现往日图景,为中非文明交流互鉴再添佳话……
塞拉利昂有一句谚语:“你永远无法用一只手打结”。在双方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非打出一个个漂亮的同心结,绘就了一幅幅民心相通的动人画卷。让中非合作的蛋糕越做越大,让中非民众的心越走越近,中非友好关系就拥有了无比深厚的基础,就能产生源源不竭的动力,如同大江大河一般奔腾不息、源远流长。 (下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