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 外国摄影家镜头里的清远

广州日报 2024年08月20日 曹菁

1869年的英德观音岩寺庙

1933年的英德英西峰林景象。

英德观音岩

  1656年的英德北江观音岩古寺庙是怎样的风貌?1869年的时候它又有什么变化?日前,在清远展出的《百年清远精选图片展》及英德故事等栏目,首次展现了百年前外国人镜头里的北江英德风光,引起了众多市民的浓厚兴趣,这些珍贵的影像真实地定格了百年前的光影瞬间,传递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从一个侧面记录了北江流域百年来不断改变的自然、文化生态。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曹菁

  清远最早的照片迄今已有155年

  北江英德段山水奇幻、物产丰富。千百年来,无数文人骚客在此吟诗作赋。清代屈大均的《广东新语》描述北江三峡的一句话是“头中宿,尾浈阳,香炉一峡在中央”。

  早在清朝初期,就有西洋探险家到英德北江游览。1656年几幅关于英德观音岩寺庙的版画,是最早关于北江的图画记录。19世纪,有更多的外国学者到中国游览观光、传教调研,英国摄影大师约翰·汤姆逊便是其一。1869年,英国纪实摄影先驱约翰·汤姆逊由香港上溯至北江,途经清远、英德境内,采用火棉胶湿版摄影术、大尺寸玻璃底片,拍下了清远最早的一批照片,迄今已有155年。在一幅摄于1869年的北江英德观音岩寺的照片中,人们得以一睹百多年前古寺庙的风采,这是首次用照相机记录的北江古建筑,古人利用天然绝壁洞穴兴建的庞大寺庙建筑群飞檐翘角,临江而立。庙前渔舟穿梭,呈现出香火兴旺的景象。汤姆逊一路上遇到北江上许多南来北往的船只,对船民的生活逐渐有所了解。约翰·汤姆逊还留下不少英德北江段的风光,分别有大庙峡、小樟古桥、岩前民居、观音岩寺、坑口咀等风光。

  除了英国摄影师,美国植物学家和农学家阿尔伯特·斯皮尔·希区柯克也曾造访过英德。1921年秋天,56岁的希区柯克来到中国广东地区,深入广州、韶关、英德和海口等地进行草本植物考察。9月9日至10日,希区柯克一行在英德考察,记录了这片古老之地100年前的真实影像。

  千百座喀斯特山峰蔚为壮观

  在历史的长河中,外国摄影师拍摄的北江照片犹如璀璨的明珠,为中国留下了无比宝贵的历史影像。其中,英德古老的喀斯特地貌也成为了他们探险的目标。

  德国飞行员格拉夫·楚·卡斯特1933年被派往中国,完成欧亚航空公司的飞行任务。在飞行中,卡斯特拍摄了众多珍贵的照片。它们大多采用中长焦镜头,拍摄于海拔1000~2500米的高空。其中,有不少照片是他驾驶飞机飞越广东英德的英西峰林上空拍摄的,画面中的千百座喀斯特山峰犹如海底冒出的无数毛茸茸的精灵,其间阡陌纵横,蔚为壮观。

  这些独一无二的珍贵影像如实地记录了当时中国独特的自然景观、地貌特征。北江流域独特的岭南水乡文化、传统的建筑风格以及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在摄影师的镜头下被定格成永恒。透过这些照片,我们可以看到昔日北江两岸的村落布局、古老的桥梁建筑以及人们的生活场景,从而深入了解当时的社会结构、生产方式和文化传统。它们为学者们提供了珍贵的研究资料,帮助后人更好地梳理和传承地方文化的脉络。此外,这些历史照片还在促进交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它们向世界展示了北江地区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国内外学者、游客的目光。

  专家认为,在人文价值方面,这些珍贵的历史照片中的人物形象鲜活而生动,每一个人物都承载着特定时代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

广州日报都市新闻·广东A9百年前 外国摄影家镜头里的清远 曹菁2024-08-20 2 2024年08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