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广州“后生仔”傅禺在军营度过的第10个建军节。10年前,他接过父亲手中的钢枪毅然从军,并立下“非军校不读”的目标。从新训“吊车尾”到逆袭成为基层军官,一句誓言见证了他从一名地方青年到基层军官的蜕变。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丹羊 通讯员陈奕
两代从军,上演“最美接力”
夜色如墨,万籁俱寂。解放军某部宿营点帐篷内依然灯火通明。刚结束一天繁忙的训练,中尉排长傅禺带领全排骨干对白天的演练情况展开新一轮的复盘……
今年28岁的傅禺来自广州番禺,出生于军人家庭。他的父亲傅梦琪也是一名军人,曾服役于原广州军区某部。“从小我就在军营长大,我的名字‘禺’也是取自父亲单位驻地的地名。”傅禺说,深受父辈们从军经历的耳濡目染,他很早就在心里埋下了军旅梦,“立下‘非军校不读’的目标,渴盼能踏着父亲的足迹当军人”。
“如果考不上军校,我就报名参军,从战士当起。”10年前,傅禺在高考填报志愿时这样对家人说。那一年高考放榜,18岁的他因几分之差与军校无缘。思考再三,他决定暂时不去读地方大学,毅然选择投笔从戎,赶在9月份报名应征入伍。对于孩子的选择,傅禺的父母尽管不舍,但感到十分欣慰,也非常支持。
报名、体检、政考……感受到自己离军旅梦越来越近,傅禺几个夜晚都激动得睡不着觉。征兵通过后,他第一时间将好消息告诉了父亲。奔赴军营之际,父亲一边给傅禺戴上鲜艳的大红花,一边叮嘱道:“当兵就要当最苦最累的兵,越是苦累,锻炼越大!”
军营逐梦,当兵就当排头兵
踏入军营,傅禺立下誓言要在军营干出一番事业。很快,他迎来了军旅生涯中的第一个体能测试。然而,考核结果如实展现了他的水平——多个课目不及格,3公里跑“吊车尾”,不堪的成绩如一记重锤撞击着他的内心深处。原来,当兵之前,傅禺并不太喜欢运动,尤其讨厌长跑。
“3公里跑是每名战士的必修课,我这样的状态如何实现军校梦?”傅禺给自己定下了“作战计划”——为了尽快追赶上优秀战友的脚步,他开始每天练习俯卧撑和哑铃提升上肢力量,除了完成日常的训练,每天晚上还会自己加练“3个100”即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和100个深蹲起立,早晚加练长跑强化心肺功能……到了新兵连结业考核,他最终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所有的考核课目。
在训练之余,傅禺总会到学习室复习文化课知识,以保证高中文化知识同样不落下。功夫不负有心人,两年后,他顺利考上了军校,兑现了自己曾经立下的“非军校不读”的誓言。
“军校并非终点,更要不忘来时路,在军校锻造更好的自己。”如愿上了军校后,傅禺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更加勤奋学习、刻苦训练。毕业时,他以专业综合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分配到解放军某部。6年光阴,一句“非军校不读”的誓言,鞭策、激励他在军旅路上向前奔跑。
誓言驱动,强军路上当尖兵
从“兵”中来,回“兵”里去。从军校毕业分配到基层任职排长,身份和职责都有了很大变化。刚任职,头三脚,到底该怎么踢?
“当战士的时候,总会有教员、班长监督着学习、锻炼体能。”他坦言,但任职排长后,他不仅需要管理好自己,还需要对几十名战士负责。工作任务的繁重,让他产生了迷茫和无助。
“要和连队的小兄弟们干在一起、玩在一起,把自己融入集体中,大家才能更自然地配合你开展工作。”傅禺将自己的困惑告诉了父亲,父亲以一名老兵的身份分享了自己的见解,让他深受启发。
傅禺开始主动融入战士之间,同战士一起扛枪架炮、并肩作战,凡事干在前、冲在前,并设身处地为战士考虑,把战士们当朋友。他还积极发挥自己的演讲爱好,多次参加上级组织的优秀政治教员比赛,取得不错的成绩。
今年上半年,他被推荐参加上级组织的优秀政治教员评比竞赛。“我的妻子也是一名现役军人,备战初期她特地来当我的‘场外支援’,做我的第一位‘观众’。”提起比武备战的过程,傅禺说,他们加班加点改教案、练演说,一遍遍拉流程、一点点抠细节,足足准备了一个月。最终,他发挥出色,在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回首十载军旅路,傅禺说,“非军校不读”的誓言成为他内心最深处的驱动力。他将以昂扬姿态,致力于讲好课、传好声、教好兵,投身练兵备战,在强军路上勇当尖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