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在乡间,大门正对一口池塘,池中有荷,真乃一大幸福。
一俟春时,细雨斜飞,水软泥酥,沉睡一冬的门前池塘,小荷露出尖尖角,宛如鹅黄色的朝天小戟,柔柔的、嫩嫩的、怯怯的,悄悄将这个世界打量;渐渐地,它们舒展开来,擎举池面,宛如小小的绿伞,恰似青青的舞裙。时有红蜻蜓点水而来,时飞时憩,忽上忽下,曼妙起舞,翅膀摩擦空气的声音,灌入耳朵,酥麻麻的。
转眼一晃,进入炎夏。村巷静悄悄的,池边的柳树上,知了声声叫个不停。此时池塘,荷叶亭亭,蓊蓊郁郁,几乎占据大部分水域。一汪碧绿里,红的、白的、粉的莲花竞相绽放。当伫立池边久了,荷香会沾满衣裳。
荷塘,成了大家避暑的乐园!与炎热的岸上相比,荷叶底下,简直就是一个清凉的世界。大家整天泡在荷塘游呀、笑呀、唱呀,打水仗、捉迷藏、捕鱼、摸虾、扳罾……好不热闹!
三伏天气,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偶来一阵雨,一扫三伏溽热,雨打在荷叶上,飞珠溅玉,沙沙有声。而此时,人浸泡在水中,在荷叶的庇护下,感觉是那么的温润,那么的惬意,那么的新鲜。
当雨霁天晴,一道彩虹悄挂,荷塘宛如一个仙境。“等,等——”秧鸡兴奋地啼唤了起来,叫得草叶上的露光一闪一闪的,叫得荷叶上的积雨一颤一颤的。当一缕微风拂过,荷叶轻轻翻动,绿浪层层,宛如闪电,有一种“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的韵致;有的荷叶积水多,当风过后,歪向一边,玉露泼出,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有一种“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的诗情画意。那一种凉透心扉的美丽,给了我美育的启蒙!
再瞧水面,荷瓣悄坠,犹如小小的彩船荡荡悠悠,有一种无言的凄美,让小小的心儿升起了一缕莫名的哀愁!
当肚儿饿得咕咕叫,大家也不愿上岸,一起摘莲蓬吃。“莲叶层层张绿伞,莲房个个垂金盏”,荷塘的莲蓬又大又圆,状若马蹄,多得像夏夜的繁星。尽管有的藏在荷叶丛里、半隐半现,但对从小在水边长大、眼睛像鱼鹰一样尖的我们而言,反而更有吸引力。背着一捆捆莲蓬归来,大家有说有笑,当掰开莲蓬,剥出莲子,轻咬一下,唇齿留香,清咽润喉,食之难忘。
不知不觉,夕阳西下,橘黄色的霞光洒在荷塘,村庄上空袅袅炊烟,从门前的打谷场传来了母亲殷殷的呼唤。拎着沉甸甸的果实,大家依依不舍上了岸,蓦然回首,淡蓝色的暮霭将荷塘轻笼,呈现一派油画般的静美。
最喜夏夜读书,一池荷香生凉。有月的夜晚,门前小虫唧唧,池上月影悄移,水边流萤梳织,一池荷色凝碧。微风拂来,莲叶轻翻,窸窸有声。有时读书困了,抛下书卷,沿着池塘漫步,偶来几声水鸟的啼叫或鱼儿的泼剌,让人幸福地出神好半天。当几圈走下来,步履生凉,心静如水,正好读书。
眼下炎夏将至。异乡的梦里,又飘来了故乡荷塘的清香,乡愁不觉又浓了几分,不禁试问:儿时的伙伴们,人逾中年的我们,能否回到从前,一起聚首在荷塘,重温纯真、无邪、欢乐的旧日时光?!
(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