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金融不断强化‘加速器’的强大推力作用,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综合政策保障,正式构建广州金融高质量发展‘1+N’政策体系。”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服务新质生产力是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广州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徐秀彬在接受广州日报专访时表示,广州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为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下一步,将引导更多金融机构和金融人才用足、用好政策。同时,加快完善政策体系,不断提升广州金融发展能级和竞争力,建设更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金融强市,持续发挥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的强大作用。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晓丽
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
广州日报:在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背后,金融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请问广州金融在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取得哪些阶段性成效?
徐秀彬:广州全市金融系统持续围绕“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科创强市”“金融强市”等战略,全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积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一是持续推动科技金融融合发展。广州不断提升科技信贷供给,强化科技保险风险保障,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同时,推动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截至目前,广州市现有境内外上市公司234家,合计市值约3万亿元,募集资金超700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约50%。强化风投创投对科技企业的支持,设立广州科技创新母基金,设立1500亿元产业母基金、500亿元创投母基金,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开展QDLP和QFLP试点,不断拓宽科技企业跨境投融资渠道。
二是多措并举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向纵深发展。目前,广州期货交易所已成功上市工业硅、碳酸锂两个绿色期货品种,持续助力新能源产业发展。
三是推进打造数字金融生态体系,推动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以广州地方金融数字化基础设施平台、广东数字金融产业园、中大湾谷风险管理技术实验室为基础,全力打造我市“金融+科技+产业+人才”数字金融生态圈。推进数字金融领域创新,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已落地第一批13个试点项目,通过率在各试点城市中排名第一。成功获批“区块链+贸易金融”和“区块链+股权市场”两个特色领域试点,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创新应用。
同时,普惠金融和养老金融也持续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动能。截至2024年4月末,广州市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引导合作银行机构投放贷款2361.2亿元,惠及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0.6万余户,金融资源更精准地流向中小微企业。
“1+N”政策体系双管齐下
广州日报:广州在助推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方面,有什么政策支持?
徐秀彬:广州正式构建金融高质量发展“1+N”政策体系,一方面围绕广州金融发展,加强金融招商,打造金融机构、金融平台,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的金融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聚焦关键环节,进一步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立市、科技创新、绿色低碳等重大战略、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
广州日报: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命脉,服务新质生产力是金融支持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广州金融系统如何更有作为?
徐秀彬:广州在“五篇大文章”方面有良好基础,金融业要抓住机遇,积极打造金融支持新质生产力先行区,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以高质量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首先,推动、引进更多的金融机构和平台,培育、壮大现有金融机构,构建完善风投创投发展环境。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指导金融机构打造覆盖创新链和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其次,争创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示范区,有序推进各项改革创新工作。在此基础上,深入实施普惠贷款风险补偿机制2.0版,围绕新质生产力,强化对绿色低碳发展、专精特新、民营中小微企业等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引导地方金融组织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此外,加快推进广东数字金融产业园建设,拓展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针对新质生产力的特点,运用科技手段,完善制度建设,做好金融风险的识别和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