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法院公布2023年度十佳调解员·十大调解案例

织密多元解纷“一张网” 诉前调解成功率超45%

广州日报 2024年05月09日 魏丽娜、谢君源、赵岑

  近年来,广州法院主动将多元解纷工作融入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探索出一条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与专业性行业性调解有机衔接、协调联动的新路径。5月8日,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2023年度广州法院十佳调解员·十大调解案例新闻发布会。

  笔者从发布会获悉,2023年,广州全市法院将40.4万起纠纷引入诉前调解,其中24.5万起成功化解;全市“万人成讼率”1.55%,连续两年同比下降;全市法院新收案件数在2022年同比下降9.6%的基础上,再同比下降6.7%。今年第一季度,全市法院引入诉前调解11.1万件,其中成功化解5.1万件,成功率约45.5%。

  文/魏丽娜、谢君源、赵岑 图/彭勇

  前置解纷将矛盾化解在萌芽

  近年来,广州法院推动构建“党委领导、府院联动、多元化解、法治支撑”工作格局,把诉调对接的“调”再往前伸,以前置解纷阵地将矛盾化解在萌芽。

  同时将市场化解纷资源输送到社会治理前端,构建“当事人低成本+专业调解+法院调诉执有机衔接”的有偿调解制度体系,为涉企纠纷提供专业高效的解纷服务,有力服务保障法治营商环境建设。

  2023年,以市场化模式成功化解纠纷4.6万件;深化诉非分流,落实将家事、医疗等9类涉民生重点领域案件调解前置,通过诉讼辅导员释明、立案和调解人员指引等方式强化诉前引导,全力推进诉前分流。

  目前,在两级法院设立劳动争议、金融纠纷等12类84个调解室,成立“启德·谐和”广州法院多元解纷中心,协同行政部门、群团组织、行业协会等全市140家单位持续深化“法院+”纠纷化解格局构建,与这些单位指导下的调解组织建立诉调对接,促进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工作协同、力量统筹。

  同时引入工商联、中小企业协会、证监局、住建局等13家“总对总”单位指导下的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针对性开展类型化纠纷的诉前委派、诉中委托调解及普法宣传工作。

  进一步充实专业调解队伍,建立全市两级法院特邀调解名册,组织388家特邀调解机构、3403名特邀调解员在诉前、审前、执前参与调解工作,专业范围涵盖法学、医学、管理学、金融学、心理学等领域,调解案件类型覆盖八成以上民商事纠纷。采取分类、分层、分级管理模式,严格调解机构和调解员入册标准,定期梳理调解员工作情况,完善调解资源引入、退出机制。

  267个基层站点就地化解纠纷

  广泛对接基层治理力量,广州法院依托“庭所共建”“法院+综治”等机制,在街镇、村社建立基层解纷站点267个,提供纠纷就地化解“最小支点”。

  例如海珠法院在辖区18条街道设立“和韵”驻街调解工作站;从化法院联合区综治中心、司法局在五镇三街成立“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站”,组成“三人调解小组”;越秀、黄埔、花都法院等积极参与推进辖区“无讼社区”建设工作。2023年,全市法院依托前端力量成功化解7.7万件矛盾纠纷。

  切实增强在线解纷效能。388家调解机构、3403名调解员100%入驻广州法院ODR平台,融入5G智能虚拟法庭、“AOL授权见证通”等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实现纠纷调解全流程线上完成,ODR平台上线至今累计调解超85万起纠纷。

  线上“搭桥”协同治理。在阿里巴巴、腾讯等国内主要互联网平台设立“枫桥E站”,联合司法行政机关、仲裁机构、高等院校、平台企业等第三方调解力量,实现平台纠纷就地化解,2023年化解该类纠纷2399件。

  推动“三进”共治体系升级。扎实开展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构建“下沉式”基层司法服务模式,充分发挥派出法庭的基层治理作用,派员参与辖区内的普法宣传、法律咨询活动,定期筛选典型案件、涉民生案件提炼宣传,增强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加大对基层治理单位的业务指导,促进提升基层治理单位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水平。

  据了解,此次发布会上公布的“十佳调解员”获评代表包括民主党派人士、行业专家、社会工作者及基层服务人员;“十大调解案例”涵盖金融地产、住房交通、环境保护、跨域合作及未成年人保护等多元领域。突出了调解工作扎根基层、适用广泛、贴近群众、高效便捷等优势特点,展现了社会多方主体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的良好成效。

  正是得益于诉前调解机制的分流化解作用,越来越多的纠纷在诉前成功化解。记者从发布会了解到,2022年,三成以上来到广州法院的民商事纠纷在诉前成功化解;2023年,这一占比提升至46%,这些纠纷最终没有进入诉讼程序,对诉讼案件数量下降起到重要作用。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姜耀庭表示,接下来,广州法院将全力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深入践行新时代能动司法理念,持续拓展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广度和深度,真正将“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工作要求落到实处,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和保障。

  典型案例:

  案例1:涉4.2亿元借款合同纠纷案诉前成功调解

  2023年12月,广州金调委成功调解一宗由广州中院诉前委派,涉及债权人/债务人/担保人/债务加入人四方共九个当事人、注册地跨两个省份,涉纷金额达4.2亿元借款合同纠纷案。广州金调委历经长达三个多月的反复沟通和三次现场/视频开庭调解、多次背对背协调后,终于促成各方达成一致,约定被告方(某房地产企业)分五期支付拖欠款项并于12月5日签署调解协议书,后由广州金调委协助申请司法确认。广州中院于12月8日组织司法确认听证并于12月13日出具了民事裁定书。

  该案是2023年广州金调委成功调解争议标的最大的案件,帮助暂时资金链紧张的房企解决了短期现金流问题,大幅降低解纷时间和金钱成本,为当事人节省诉讼费约160万元,并缩短原告回款时间。该案的调解成功也减少了对审判资源的占用,在诉前调解阶段就成功办结且自动履行,法院只需审查后出具民事裁定书。

  案例2:建立未成年人高额游戏充值纠纷非诉处理机制

  2023年上半年以来,因某款手机游戏在中小学生群体中爆火,未成年人使用家长实名认证的手机账号,绕过未成年人保护机制进行大额游戏充值,引发大量网络服务合同纠纷。

  广州互联网法院立案庭与游戏开发公司(以下简称“P公司”)基于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达成共识,在“枫桥E站”工作机制框架下,建立“未成年人高额游戏充值纠纷非诉处理机制”,包括法院委派固定的第三方调解团队专责调处此类纠纷,解决家长对于P公司客服人员、法务人员的不信任问题;通过示范判决,向家长、P公司明确责任分担规则,既认定家长所应承担的监护责任,也明确游戏运营方的管理责任,解决双方责任分配争议问题;由P公司制定退费信息收集要素表,包括游戏账号、充值渠道、充值记录等,由第三方调解团队按照要素表指导家长收集、提供信息,解决退费效率问题;P公司自愿建立专项调解经费,通过第三方法律服务机构以购买调解服务的形式,对调解员的工作进行补贴,试行市场化调解模式。

  2023年7月~12月,广互法院共计受理以P公司为被申请人的网络服务合同纠纷1369件,截至2024年2月27日,上述已调解成功993件,调解失败159件,剩余217件因相关信息核查需要仍处于调解过程中,调解成功率不低于72.5%。这项工作机制,有效保护了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也保障了P公司对于该款爆火游戏的正常运营,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项机制,让家长找到了合法便捷的纠纷处理渠道。

  专题

广州日报要闻A9织密多元解纷“一张网” 诉前调解成功率超45% 魏丽娜、谢君源、赵岑2024-05-09 2 2024年05月0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