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参加花都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
今年是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10周年,在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广州各地各部门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引领10周年”主题,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钧圣、曾卫康、董业衡、耿旭静、夏强、何瑞琪 通讯员喻意良、黄颖瑶、从司法、李八一、蔡剑豪、南宣、汤芷欣、焦婵娟
增强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
4月15日,在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广外艺”),由广州市天河区委国安办、区委政法委、广外艺等单位主办,相关职能部门协办的2024年天河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教育暨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启动仪式举办。
为增强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提高青少年防范抵御邪教能力,天河区委国安办、天河区委政法委向学校赠送了一批国家安全和反邪教宣传教育书籍。此前,学校组织开展了以国家安全为主题的海报、漫画征集和知识竞赛活动,共收到346幅作品,参赛人数达12000余人。
本次活动在学校广场设置了互动体验区,以打卡墙签名打卡承诺、互动体验式游戏、漫画速写、宣传单张派发、现场答疑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了广大师生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反对邪教侵害的意识。
同日,广州市天河区凤凰街道司法所、综治办及社区工作人员代表联合国信信扬(广州)律师事务所律师走进天河区大华学校,与师生们共同上了一堂“国家安全教育课”,将国家安全意识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心中。
4月12日上午,由从化区委国安办和区司法局主办,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承办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普法宣传活动在城建学院举办。主办方邀请专家讲授国家安全教育专题讲座,举行国家安全知识有奖问答活动,近600名在校大学生积极参与。
在该校学术报告厅,授课专家用生动、真实的案例讲述了当前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面临的挑战,阐释了新时代国家安全的丰富内涵和外延,阐明了我国维护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推进平安中国建设的坚强意志和坚定立场,教育引导广大师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推进国家安全教育等方面作出积极贡献。
在该校二区食堂小广场上,主办方组织开展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有奖知识答题活动”,吸引了大量同学参与,让同学们在寓教于乐当中提升总体国家安全观知识水平,引导大家自觉抵制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自觉性。
4月14日,广州市增城区“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现场宣传活动在饶宗颐学术艺术馆举行。记者在现场看到,交通安全知识、禁毒知识、反诈及网络知识、反邪教等多个宣传摊位吸引了不少市民上前了解。
在当天举办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专题讲座中,广州应用科技学院谷跃兵老师以《国家安全 人人有责——共筑坚不可摧的安全防线》为主题,围绕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及内涵、当前我国国家安全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和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战略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享。
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加强国家安全教育
4月15日,在位于花城街公益村的中共花县第一个委员会旧址,花都区开展了主题为“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引领10周年”的宣传教育活动。
活动现场,与会人员观看了“国家安全日”宣传视频,并通过宣讲、歌舞、器乐等文艺节目展演和保密知识问答题,加深群众对国家安全知识的了解。
据介绍,活动之所以选择在公益村举办,因为这里有中共花县第一个委员会旧址。1928年2月22日,在白色恐怖的阴影下,因叛徒告密,中共花县县委6名主要成员被杀害,使中共花县党组织遭受重大挫折。“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要时刻保持历史清醒,强化使命担当,坚决扛起“铸保密之盾、守家国之安”的重任。
4月15日,在榄核镇湴湄村星海公园,南沙区举办了“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教育活动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基地揭牌仪式,这是南沙区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的又一举措。
祖籍榄核的冼星海将其艺术生命完全融入民族解放斗争中,他在家书里深情写道:“在这大时代里,我们要把自己所能的贡献给民族,一切献给党,不要时常挂念自己的幸福,因为我们的幸福是以解放民族、解放人类为目的。”放眼今朝,面临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带来的深刻挑战,只有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用好资源禀赋,强化阵地建设,才能更好地将国家安全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开创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4月15日下午,由黄埔区委国安办、黄埔区总工会共同主办的“2024年广州开发区 黄埔区国家安全教育‘进企业’启动活动”在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举行。来自黄埔区相关部门、大院大所、企业和学校等单位的近300人参加活动。
黄埔区作为产业大区,高科技企业众多,国家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现场活动内容丰富,不仅有国家安全教育图片展,相关单位还设置了国家安全、反邪、禁毒、反恐、工会等宣传摊位区,通过有奖问答、游戏闯关等形式与参加活动人员“面对面、零距离、互动式”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