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钱不菲的一双鞋子,穿着穿着就开线了,扔了怪可惜,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拿给在小区门口出摊的一位老鞋匠。结果一番针线敹绕之后,居然看不出一丝修补的痕迹,我不由得心里点了个“赞”。
这位老鞋匠的收音机里放着评书,他一边听着,一边嘴巴抿得很紧地忙着手上的活儿。后来,我成了他的老顾客,别看他平日干活的时候表情严肃,眼睛圆睁。而一开口,不是哲理性语言,就是冷笑话。
那次我和旁边一个修鞋的女孩子当面聊起他,女孩子夸他手艺好,他一副淡定的表情,突然伸出左手的无名指。我一愣,莫非手指有什么残缺?正要看个仔细,他悠悠地问道:“你知道贝多芬为什么不用这根手指头弹琴?”
我调动所有的脑细胞,“难道贝多芬弹琴不用无名指吗?没听说过呀。”
他小孩子一样顽皮地笑了笑,又骄傲地收回手指:“因为这是我的!”
哦,听明白了!贝多芬可以用他的手弹出世上最美妙的音乐,却不能缝补好一双鞋子。
我笑着插一句:“那您为什么不用贝多芬的那根手指头缝鞋?我估计这个答案全世界都知道。”
笑痛快了才感觉我的话有点过火,哪知他也笑了,一点不脸红,笑得很可爱。
他的摊点很少没有顾客的时候。人们不管是不是彼此认识,或站或坐,说长道短,谈古论今,谈兴甚浓,好像这里是个驿站,人们经过于此,有鞋修鞋,没有需要修的东西也想停下来,歇一歇,聊一聊。如果谁有急事赶时间,马上会有人主动让出来,让修鞋师傅先给他修,而让者自己也收获一两句真诚的感谢。
这是真的,在一个和谐的氛围中,人的道德感能上升到最高境界。本来我是一个急性子,坐在这里却感觉是一种享受。这时过来一个小伙子,拖拉着鞋子就过来了,手里拿着各种证件,一看就知道是急着去办事的,我吩咐师傅一声,心甘情愿地退后等待。
都说现在的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没有时间聊天,但在这里,我却感受到,人们不是没有时间,而是对聊天的要求提高了,单纯的客套话、牢骚话,及没有新鲜内容的陈旧话题,人们早就厌倦了,人们追求的是自然流动、毫无机心的对话,是能相互包容、相互感染的温暖,是发自肺腑、无索无求的快乐。
拿着修好的鞋子离开鞋摊,远远地还能听到他和顾客说笑的声音。也是奇怪,一进入纷纷扰扰的人群,人们会马上换上另一副面孔,不轻易接受外来的爱,用盔甲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但我们的人生需要短暂的休整,而那传播快乐的地方则是我们需要开设和好好珍惜的驿站。
(杨亚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