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市委委员、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科长王轶:

打造灾后心理援助高素质志愿团体

广州日报 2024年01月11日 黎慧莹

  “高质量发展·委员谈”

  在自然灾害或其他紧急情况之后,许多人可能因此经历创伤或困难的心理反应。灾后心理援助,是指在自然灾害和社会危机发生后,通过专业或非专业的人员,对受灾群体或个体提供及时、有效、适当的心理支持和干预,以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创伤和压力,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然而,目前广州的灾后心理援助体系还存在着许多不足。

  民盟市委委员、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预防保健科科长王轶认为,打造高素质志愿团体对于广州灾后心理援助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即将召开的政协第十四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她通过提交提案,围绕“加强广州灾后心理援助体系建设,打造高素质志愿团体”提出了几点建议。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黎慧莹

  图/受访者供

  加大对灾后心理援助机构的扶持

  自然灾害和社会危机不仅给社会带来经济损失,还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广州灾后心理援助体系虽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问题。王轶介绍,广州目前只有8个专业的灾后心理援助机构,主要集中在广州的中心区域,而边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覆盖率较低。这导致了灾后心理援助服务的供给不足和不均衡,无法满足广州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的需求。

  “要加大对灾后心理援助机构的扶持,增加其数量和覆盖范围,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效率。”王轶建议,增加对灾后心理援助机构的财政投入和政策优惠,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灾后心理援助机构的建设和运营;加强对灾后心理援助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和监督评估,提升其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灾后心理援助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和信息共享,形成一个有效的服务网络;拓展灾后心理援助机构的服务范围和对象,覆盖更多的地区和群体。

  王轶还建议,要合理分配和使用灾后心理援助的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人员培训和服务创新;建立并运营一个统一的灾后心理援助信息平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展和丰富灾后心理援助的服务渠道和形式,提高灾后心理援助的服务覆盖率和可达性。

  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服务

  据了解,广州缺乏专业的心理援助人员,尤其是志愿者。据统计,广州目前只有约3000名注册心理咨询师,只有约878名专业的灾后心理援助人员。“这些人员中,只有约10%具有高级职称或资格证书,而且大部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灾后心理援助培训。” 王轶介绍。

  同时,广州在灾后心理援助方面缺乏科学的规划、评估等,灾后心理援助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存在一定局限性,无法适应广州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灾后心理需求。对此,王轶建议,制定并实施统一的灾后心理援助人员培训计划和标准,建立并执行严格的灾后心理援助人员考核制度,建立并完善激励机制。

  针对不同的灾害类型、受灾群体和心理需求,王轶建议设计并实施差异化和个性化的灾后心理援助服务方案;结合广州的地域文化等特色,开发并推广具有广州特色的灾后心理援助服务内容和方式;与其他领域和专业进行协作和整合,开展跨学科、跨领域、跨界别的灾后心理援助服务项目。

  打造高素质志愿团体

  打造高素质志愿团体是加强广州市灾后心理援助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对于广州市灾后心理援助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王轶指出,打造高素质志愿团体要避免盲目跟风、形式主义和陈旧刻板。

  为此,王轶从志愿者招募、培训和管理三方面提出了建议。她认为,开展志愿者培训是打造高素质志愿团体最重要的一步。她提出开展志愿者培训需要制定好培训计划,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工作;安排合适的培训师资,包括专业的灾后心理援助人员、经验丰富的志愿者领导者、知名的社会人士等,以便为志愿者提供专业、有效、有趣的培训;实施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培训活动,包括理论教学、技能演练、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以便提高志愿者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情感水平等;最后,还要进行培训评估,以便检验和提升培训质量和效果。

  此外,王轶建议,做好志愿者管理,不仅要制定管理规则、实施管理措施,还要建立管理机制,以便激发和保持志愿者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

  委员谈

  对群众的关怀还应在精神层面上提供支持

  “痛哭就是心理创伤的一种表现。”采访过程中,王轶对上个月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事件深感痛心,她在新闻中看到了受灾群众失声痛哭的场景。这次地震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损失,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王轶还谈到了公众对于心理健康和心理援助的认识不够深入和全面,许多人对于寻求心理援助还存在着误解、偏见、担忧等心理障碍。在王轶参加的一次防灾减灾日活动中,她发现虽然广州成立了很多现场救援组,包括水上救援、山上救援以及通信保障等都非常齐备,但在心理援助的相关专业队伍建设方面仍有待加强。

  作为医生,王轶深知身体上的伤痛可以愈合,但心灵上的创伤却难以迅速消散。尽管人们常常忽视心理创伤的重要性,但它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是深远而长久的。同时,王轶也看到了志愿者团体在灾后心理援助上的重要作用。王轶认为,高素质志愿团体可以扩大灾后心理援助的服务覆盖范围,利用其灵活性、便捷性、亲和力等优势,进入灾区和社区,为受灾群体和社会提供及时、有效、个性化的心理援助服务。他们可以与专业机构和政府部门协作,形成一个完善的服务网络,满足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心理需求。此外,他们还可以通过不断的交流和合作,吸收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和做法,为广州灾后心理援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

广州日报迎接广州两会A6打造灾后心理援助高素质志愿团体 黎慧莹2024-01-11 2 2024年01月1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