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田交通枢纽公交加电站
智慧公交是“交通强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昨日从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获悉,由该局提出、归口的深圳市《公交智能调度系统》系列地方标准已正式发布实施。该标准包含车载智能终端、平台规范及平台通信协议三部分,其实施将为深圳市公交行业管理提供更加完善、规范的技术手段,提升市民对深圳市公交行业服务质量的满意度。据了解,“深圳版”的系列标准在公交智能调度系统相关标准规范中首次提出了一体化融合设计、边缘计算、智能监控、5G应用等方面的要求,在国内公交行业尚属首次。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蒋偲 通讯员廖雪萍
2.0版《公交智能调度系统》系列地方标准出台
公交是关系民生、服务百姓的重要出行方式。为加快公交行业智能化水平,提高公交整体服务水平,2010年深圳市交通运输局首次编制《公交智能调度系统》相关地方标准,实施多年以来,深度促进了深圳市公交行业的发展。
“一是统一标准,设备制造商可以量化生产产品,市场竞争充分,产品价格降低,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二是提高行业管理效率,乘客平均候车时间下降33%,乘客投诉下降20%;三是为智能交通探索标准化方向,为公交运营模式的转变指明发展方向。”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有了标准后,促进了三大公共交通运营企业智能化水平快速提升,为市民公交出行提供了便利。
然而,近年来,随着5G通信、实时数据传输、边缘计算等新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市民对公共汽车服务要求日益提升,公交车辆的运营和服务对车辆智能调度、系统平台、通信协议等技术功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了解,全新《公交智能调度系统》系列地方标准的修编,遵循“基于国家标准、严于国家标准、补充国家标准”的编制原则,结合已发布的国家标准、深圳市地方标准,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深圳市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建设标准。该系列标准是国内首部涉及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全链条技术要求的地方标准,涉及车载智能终端、平台、平台通信协议等具体内容,在国内现有的公交智能调度系统相关标准规范中,首次提出了一体化融合设计、边缘计算、智能监控、5G应用等方面的要求。
智能“黑科技”赋能城市公交出行
据了解,今年推出的系列标准,创新性地纳入了具有公交OD功能的客流采集设备、盲区监测预警、边缘计算等一系列公交“黑科技”,通过明确车载智能终端、平台、平台通信协议的技术要求,将为公交智能调度系统车载智能终端安装和使用、企业智能调度平台建设、主管部门对平台各项数据采集等方面提供重要依据。
按照新标准要求,公交车需要具有公交OD功能客流采集设备,采用机器视觉AI和大数据技术实现客流OD的精准识别,自主学习城市客流出行规律,模拟线网预决策对客流规律的冲击,为提供更优服务提供数字依据。未来,通过客流识别和数据研判,公交能掌握线路乘客出行规律及趋势,提高客流和发班时段的匹配度,优化线路及运力配置;还可以缩编、合并重合区间,实行大、中、小车型运力混配,匹配不同时段客运量需求;此外,依据OD设计小黄鱼巴士等公交特色服务,满足往来地铁站接驳需求,同时开行大站快车线路,并对外发布线路实时发车时间等信息。
目前,深圳已有近6000台公交车安装该设备,车厢人数统计准确率达到96%以上,线路车辆平均周转率提升20%,每年预计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58万公斤,为70%的乘客节约21%的出行时间。公交驾驶的视觉盲区,一直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新规定要求的盲区监测预警,通过车外盲区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辅助设备,运用机器视觉+雷达融合感知技术,有效解决驾驶员对车身周围盲区内状况看不到,在雨天及夜视情况下对路况看不清的问题,帮助驾驶员进行判断,为确保乘客安全出行提供坚实保障。
优化市民公交出行体验
“此次系列标准的发布,明确了深圳市公交行业智能化建设下一步的总体要求与发展方向,对深圳市智能公交产品研发、公交企业智能化建设、公交行业监管、优化市民公交出行等进一步赋能,在全国公交行业具有先行示范意义。”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表示。
对公交生产企业而言,新标准通过推荐车载智能终端采用一体化融合设计,减少车载设备的数量和连接线路,使设备结构更紧凑、布局更合理,能够指导各设备企业积极创新设计同时,保障车载智能终端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此外,对公交运营企业而言,新标准通过明确公交车载终端、公交调度平台等定义、功能要求和性能要求,能更好地满足公交企业运营、安全等业务开展。同时,此次标准通过增加边缘计算的要求,为车载智能终端提供数据融合计算能力,实现边缘计算功能,并支持算力扩展,为将来车载智能终端的升级换代提供充足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