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师小雅正在制作咖啡。
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
百名记者蹲点社区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吴多摄影报道)在荔湾区逢源街道何家祠道上,有一间两层的青砖小楼,街坊每天路过都能闻到淡淡的咖啡香。这既是一间古朴的咖啡屋,也是一批视障人士“梦开始的地方”。
每天,视障咖啡师小雅会到这里上班,凭听觉判断咖啡豆研磨的粗细、萃取液的流量,靠蓝牙称重器连接手机读屏软件掌握咖啡粉的克数……她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即为视障伙伴进行咖啡冲调及茶饮制作的技能培训,教学员用声音、触觉来辨别、感知制作过程,“我曾是这个咖啡师培训班的首批学员,学成后在永庆坊一间咖啡店上班,现在回来把我的技能和经验分享给更多伙伴,助他们走上就业路。”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去年,荔湾区探索引入社会力量,打造群众家门口的“15分钟就业服务圈”,在各街道建设就业驿站,去年3月,残障人士较多的逢源街道引入广州市融爱社会服务中心(下称“融爱中心”)对街道就业驿站(及实践基地)进行运营。
“我们以真实的咖啡屋场景为视障等残障人士提供实训,他们的出品一定要能经得起市场的检验。”融爱中心党支部书记、理事长张倩昕表示。实训的流程是这样的:有培训意愿的残障人士到就业驿站报名,驿站定期组织7天小班基础技能培训,学员经考查后,如果适合,会被推荐到一家有40多家门店的茶饮企业跟岗实习,有需要可随时回到驿站再培训、练习,从零基础到熟练上岗,周期大概在半年。引入咖啡冲调、茶饮制作这一培训项目,虽耗费大量真材实料,成本较高,但学习门槛较低,且在这个流动率较大的行业里,视障咖啡师较普通咖啡师稳定性更强,企业雇用意愿较强。
32岁的小雅来自广东梅州,后天失明,双眼视力仅有0.02。在老家,没有人陪,出门是不安全的,因此连续5年来小雅都没有工作,“我太想学点东西,又正好对咖啡感兴趣,知道这个项目后第一时间报了名。”经过3个月的培训,小雅成功就业,今年又来到就业驿站任职咖啡师及培训师。“咖啡师是我人生第一份工作,现在我在广州能自力更生了,拿着一根盲杖,来去自由!”她开心地说。
36岁的敏姐是荔湾本地人,因患视网膜色素变性,双眼视力退化到0.03,经培训后在上述茶饮企业的一家门店工作。“我还有一点微弱的视力,来到这里前一直在就业。但每工作一阵子,搭档和老板就会发现我做事慢、眼睛有状况,每一份工都做不长。”敏姐渴望有一份以视障人士身份能坦然求职、稳定就职的工作。“如今再也不用忐忑不安地上班了!”她说。
逢源街道办综合服务中心主任蒋粤斌表示,驿站首先为辖内有需要的常住人口提供求职登记、就业咨询、职业介绍等,也为企业提供用人需求咨询及登记、政策指引、组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等,实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精准对接。“在满足辖内需求的情况下,对上门求助的残障人士不拒绝。”他说。
截至目前,该就业驿站已帮助59名群众就业,其中,20名视障人士收获就业技能, 6名已正式上岗。“广州是一个对视障人士友好的城市,很多视障伙伴都渴望到这里工作和生活。”张倩昕说。
本系列报道设立读者反馈邮箱(地址:gzzh100@126.com),欢迎提供线索和建议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