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坚珍藏的广交会启示录《逐梦世界》
传家宝:广交会启示录《逐梦世界》
讲述人:广东交易会国际旅行社 有限公司退休员工黄永坚
黄永坚是名副其实的“广二代”,追随着母亲的脚步,他同广交会一起走过43年。40多个春秋,他的家中留下了许多与广交会相关的“宝贝”。最为珍贵的便是这本广交会启示录《逐梦世界》,里面记录了多则广交会细节,他的母亲麦桂环晚年时的回忆也收录其中。触摸着这本“传家宝”,黄永坚对其中的故事娓娓而谈。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崔琳、章程
“广交会是我的第二个家”
1957年,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开幕,广州喜迎四方宾客。这一年,黄永坚母亲麦桂环进入广交会担任接待员,19岁的她成为首届广交会的幸运“见证者”。也是这一年,她在广交会上结识了同为工作人员的爱人黄先生。1957年,既是这个小家庭温馨的开始,也是广交会迈向世界的开端。
“以前几乎没有见过外国人,第一次给蓝眼睛的外商端茶时,紧张到手发抖。”在《逐梦世界》这本“传家宝”中,记录了麦桂环初次进入洽谈室服务时的场景。从略显青涩到从容不迫,她付出了许多时间练习、琢磨。端茶送水时动作如何规范得体?外国客商有什么习惯?“外事无小事。”35年的职业生涯中,麦桂环始终谨记着“将每一个细节都视作心中的大事”。她曾说:“这是一份光荣的工作,我们是代表国家接待世界客人。”
17岁毕业后,黄永坚延续了母亲与广交会的情缘,在此工作43年。“广交会是一个大学校,也是我的第二个家。”他深受这个大家庭的影响。在广交会这个大集体里,他学习待人接物,做细致的“服务员”;学习安保知识,做负责的“保卫员”;学习语言表达、公文写作,做活跃的“宣传员”;学习铁的纪律,做坚定的“保密员”。昔日的年轻人,透过广交会这个窗口望向远方,实现自我成长。
坚持“广交会人”的工作原则:做人要诚信
广交会“生财”,但工作人员却不可“贪财”。黄永坚坦言,43年的职业生涯中曾有不少诱惑摆在他的面前。广交会的“入场券”分为参展商、采购商、服务证等多个种类,想要办理相应的证件便要符合规定的条件和流程。在这个岗位上,黄永坚多次遇到企图“钻空子”的人,他们开玩笑似的套着近乎,拿着钞票悄悄戳一下黄永坚的手臂,小声嘀咕着请他行个方便。对此,黄永坚总是后退两步,双手做出“停止”的手势,再附上一句:“请出示相关材料,我们按规定为您办理。”还有一次,有人拿着从网上搜索的照片趾高气昂道:“我可认识这位领导,你认不认识?”黄永坚一脸坚定地回复道:“不管认不认识,都要按照流程办事。”
这是“广交会人”的工作原则,也是黄永坚的家教家风。母亲从小就教育他,做人要诚信,做事要踏实。“依规办事不用求人,公正办事不用求人。”母亲的话朴实但真切,总能成为他拒绝诱惑、坚守底线的指引。
在很多人眼中,服务广交会细微、繁琐。殊不知,他们也在平凡的岗位上捍卫着一座城市的尊严。
随着工作经验的增长,黄永坚渐渐发挥起“传帮带”作用,带着新加入广交会工作的学生们忙碌于展览现场。有一年,他们在为客商办理证件时,迎面走来一位外商。这位商人态度并不友善,还大力将个人证件拍在桌上,对着现场的工作人员指手画脚。这时,黄永坚站出来对其说道:“办证可以,但请你先道歉。”那一刻,他眼神无比坚定,不只是因为广交会周密的安保措施,更是因为千年商都的底气与自信。“我要向学生们传递一个信息,就是礼貌待客的同时也要不卑不亢。”黄永坚说道,这种态度与情怀,也是母亲在这本“传家宝”中留给他的:“小事不小,要体现出中国人的文化和美德。要大方得体、不卑不亢,这是一个信念。”
广交会推动广州城市的发展与变迁
转眼间,广交会已走过67年。从中苏友好大厦、侨光路陈列馆、起义路陈列馆,到流花路展馆,再到如今的琶洲展馆,它不仅是中外贸易的“晴雨表”,也推动广州城市的发展与变迁。
从母亲到自己,黄永坚看到广交会筹备工作走向专业化、智能化、人性化。“以前的广交会,出入全凭一张证。证丢了还不能补办。”黄永坚说,“现在,电子照片、网络审核、人脸识别……智能技术已经应用在广交会的后勤、安检、现场监测等各个流程,实现了参展客人的无感通行。”
回望67年来逾百届广交会,我们看到的是“老广人”与广交会的“双向奔赴”。他们的勤劳朴实、艰苦奋斗、爱岗敬业助力擦亮广交会“金字招牌”,而“广交商机”也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充盈了他们的人生。
对于广交会67载辉煌历程的珍贵回忆,不只是黄永坚一家的“传家宝”,也是广州的“城市之宝”,它彰显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见证了广州这座城市在中国外贸跨越式发展中的不断成长。黄永坚说:“我想让更多人读到这本书,将广交会的故事传下去,懂得这场盛会的价值和意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去推动城市走向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