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民暖企 海珠水务局在行动

广州日报 2023年12月27日 何钻莹

施工后,下雨天聚龙新街13号周边不再“水浸街”。

  学思想 强党性 重实践 建新功

  主题教育进行时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广州市海珠区水务局立足群众需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引导党员干部职工深入到社区、企业等生活、生产一线调研和解决实际问题,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以为民“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实际行动展现担当作为,确保主题教育取得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钻莹

  通讯员王靖媛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子良

  惠民:新建管道引雨水至河涌 治好十年“水浸街”黑点

  聚龙新街13号建于1983年,是附近一带较为老旧的大楼。随着时代发展,周边的楼房陆续拔地而起,由于新楼的地基普遍高于旧楼,导致13号的所在位置成了周边的洼地,每逢雨天必定水浸街。近日,记者走访聚龙新街,看见有居民在门口的墙壁上标注了历年水浸街的水位。“一下大雨,水就漫上膝盖,街坊出行非常不便。”江南中街道聚龙社区书记莫碧虹说。

  自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海珠区水务局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联动街道、社区,破解水浸街黑点的难题。海珠区水务局联动街道、社区、居民一起开会商议推进马涌项目排水改造工程。工程负责人叶雄鹰介绍,经数次协商并结合现场实际,最终确定实施方案——按五年一遇排涝标准,在区域内新建一套雨水系统,原有合流制排水管网改造为污水系统,在原水浸点位置至河涌段新建一条直径800毫米的雨水主管。通过对区域内雨污分流改造治理,整体提升区域范围内市政管网系统的排水、排污能力,实现雨污分流、污涝同治。

  施工队伍现场走访多位原住居民了解情况,又使用探测仪探测地下管道。为确保安全,还进行了多次施工探挖。“由于原设计方案管线位置地下管道纵横交错,我们根据现场情况调整了设计方案,改变管道走向,重新设计了管道的路线。”叶雄鹰说。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对居民日常生活的干扰,区水务局为施工影响停车的居民找了新的停车位;严格组织做好围蔽施工、防尘降噪等文明施工的工作。

  8月中旬,排水口打通,排水工程正式完成。9月7日,一场极端强降雨袭来,雨水及时排出,整条街未出现水浸街现象;9月15日,又一场强降雨再次检验了工程效果,水浸街不再出现,居民纷纷点赞。

  暖企:凌晨作业应急排水 暴雨天保障企业运作

  受台风“海葵”外围残留云系和季风影响,9月7日8时至8日3时,广州出现强暴雨过程。8日0时37分,区水务局接到辖内某园区反映,园区在值守巡查过程中发现,持续暴雨导致了低洼处出现水浸街的情况,原设置的沙袋封堵力度和积水清理速度赶不上暴雨强度,存在雨水倒灌风险,需紧急支援。

  接报后,海珠区水务局当天“三防”应急值班人员曾广辉立刻带队前去抢险。“当时水深近一米,我们连夜抢险排水。”一方面,水务局联合园区指挥园区运营方通过增加抽水泵、加固防汛沙袋等开展园区内部排涝抢险工作;另一方面,水务局调配内涝排水抢险专业队伍出动车辆设备、抽水设备等加快园区周边区域退水速度,并出动抢险人员及时清理低洼易涝区域排水管网。当天凌晨4时左右,险情解除。园区企业当天上午已恢复正常办公。

  事后,海珠区水务局联合区相关部门一同走访了涉事园区,并指导园区及企业梳理、优化内部的排水系统,同时督促园区外部相关工地疏通公共排水管网,进一步改善区域排水条件。全链条的优质、高效服务给园区和企业带来了深深的暖意。

  不仅如此,海珠区水务局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企业为中心,在职能范围内及时解决企业“所想所盼”,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今年10月,在区水务局的主动服务对接下,区内5家重点企业6名负责人或高级管理人员主动担任“企业河长”。“企业河长”本人及所属企业将运用自身特长,发挥行业优势,在日常工作中积极宣传广州治水工作。海珠区通过政府主导、企业河长带头、职工积极参与,引导更广泛的社会力量深度参与水环境治理和保护。

广州日报稳增长 促发展 谋未来A5惠民暖企 海珠水务局在行动 何钻莹2023-12-27 2 2023年12月27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