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贵的犍陀罗文物吸引了大量参观者。(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轩慧摄)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王纳)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大帝踏上东征之旅,希腊文化与古印度文化从此发生了奇妙的碰撞与融合,一种名叫“犍陀罗”的艺术开始走向辉煌。
公元前126年前后,张骞凿通西域,从此丝绸之路沿线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犍陀罗艺术也通过丝绸之路进入我国。
2023年3月,我国境内举办的最大规模犍陀罗艺术展在故宫博物院举行,来自巴基斯坦和故宫博物院的203件(套)文物充分展示了犍陀罗艺术魅力和多元文化交融的历史原貌,一时引得万人空巷,一票难求。12月26日,该展览的最后一站来到了深圳,“香林宝像——犍陀罗艺术展”在深圳博物馆正式开幕。
本次展览由深圳博物馆与巴基斯坦国家遗产与文化署考古与博物馆局、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中巴两国均为丝绸之路上的文明古国,两国文化艺术交流源远流长,犍陀罗艺术就是其中最璀璨的明珠。这次展览以古代犍陀罗文明发展的视角,展现犍陀罗文化的艺术魅力及其对中国乃至东亚的深刻影响。
展览共展出文物203件(套),包括巴基斯坦7家博物馆的173件(套)文物和故宫博物院所藏30件(套)文物。巴方文物以考古发掘为主,包括各种犍陀罗石雕艺术,以及各类金银器,充分展示犍陀罗艺术风格的多样性;故宫博物院所藏则多从古代犍陀罗地区通过高原丝绸之路进入中国西藏后辗转入宫廷。
据介绍,古代犍陀罗位于印度次大陆西北部,包括今巴基斯坦白沙瓦谷地,印度河东侧的塔克西拉,斯瓦特河谷及阿富汗喀布尔河上游的哈达、贝格拉姆等地。这里地处亚欧大陆心脏地带,是丝绸之路上的枢纽和最重要的贸易中心之一。这里被誉为“文明十字路口”,波斯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草原文明在此碰撞。
多种文明的交流融合是犍陀罗艺术诞生的基础,犍陀罗艺术吸纳了不同文明的符号、理念和神祇,才形成如今的风貌。展览中能看到更多希腊诸神被犍陀罗艺术所接纳,例如泰坦神族的阿特拉斯形象被置于建筑物下层,以肩臂托起塔基,海王波塞冬的儿子特里同等形象都被大量用作装饰构件等等。其中,最特别的是一件酒神金碗,中央人物呈现典型的希腊贵族面相,为古希腊神话中的酒神狄俄尼索斯;周围交错分布翼狮与蕨类叶片纹饰,均为来自波斯的文化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