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尝鲜“物管”推广全国

从“东湖新村模式”到多渠道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 广州托起“安居梦”
广州日报 2023年12月18日 李天研、廖靖文

东湖新村住宅小区(资料图片)

公共租赁住房房源点白云区金御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鹤涛 摄

  1979年12月21日,广州东湖新村动工建设,开创了多个全国第一:第一个商品住宅项目、第一个引进外资开发的住宅项目、第一个实施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广州还是全国最早一批开展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城市。当前,广州正不断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力争在“十四五”时期筹建66万套(间)保障性住房,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力争达到36平方米,努力提升住房品质。

  文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天研、廖靖文

  老报道

  700元/平方米!首个商品房小区“环境可和国外媲美”

  改革开放之初,敢为人先的广州人为解决房地产开发资金问题,率先引进外资在东山区(现合并为越秀区)试点建商品房,成立引进外资住宅建设指挥部(后更名为东华实业公司),时任东山区房管局负责人的李庆符担任“操盘手”,与香港地区的开发商展开谈判,商定由广州提供土地,港商出资开发。

  项目选址东湖公园西侧地块,李庆符生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按最初的规划,一条东西向的马路横穿小区,会导致地块狭长,难以布局。时任省市领导了解情况后,认为应修改规划便于建设,后来将马路南移50米左右,这就是如今的东湖西路。

  作为全国第一个商品住宅项目、第一个引进外资开发的住宅项目,东湖新村引入香港地区屋苑的设计理念,不同于惯常的横排布局,建筑四面围合,中间设置街心花园。首层用作商业或公共用途,所有楼栋由设在二层的连廊平台相连。李庆符说,电影《庐山恋》中,女主角在美国的画面就是在连廊取景,“可见大家当时觉得这里的环境能和国外媲美”。

  6万平方米的东湖新村在1982年底基本建成,2万平方米由港方在香港发售,开发之初就被抢购一空,另外近2万平方米安置拆迁户,剩下的2万多平方米以700元/平方米的价格发售,成为国内第一批商品房。李庆符说,这批房子主要是“效益好,又没有地的单位”购买,用来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

  东湖新村还是全国第一个实行小区管理的住宅。小区的第一批住户冼老先生说:“只要把垃圾放到门口,就有专人来收,非常方便。”还有门卫、清洁、绿化和代收水电费的服务。

  东湖新村引入外资建设和小区管理的模式,很快被推广至珠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各地,深圳、上海等地都出现了类似的商品房小区。此后东湖新村的销售利润被投入到新的开发,促成了五羊新城的建设。1985年,五羊新城商品房发售,吸引不少广州市民购买,李庆符说,“改革开放短短几年,就可以感受到部分广州人已经先富起来。”

  新故事

  广州人均住房面积34.61㎡

  相当于改革开放之初9倍多

  2023年,广州推出户籍家庭公共租赁住房5526套,10月17日开放样板房参观,当天在番禺房源点看房的退休街坊叶女士说:“现在租住的单间卫生条件不好,公共设施也不足,水电费加上房租一个月要花400多元,但总面积只有20平方米左右。”相比之下,公租房面积更大,空间宽敞明亮,步行10分钟就是地铁站,她已经在畅想以后家具如何摆设。

  公租房是广州保障性住房多年发展探索的成果之一。作为全国最早一批开展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城市,广州自1986年起筹建保障房,先后建设了一批解困房、安居房、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限价商品住房以及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等。截至今年10月底,广州推出35.61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不含保障性租赁住房),解决了约116万人的居住问题,保障对象已覆盖符合条件的户籍和非户籍群体。广州市低收入家庭已实现“应保尽保”,本市户籍中等偏下收入的住房困难家庭可在1-2年轮候期内得到保障。目前,广州正研究提高收入准入限额,进一步扩大公租房的受惠人群。

  广州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广州市力争筹建66万套(间)保障性住房。其中,保障性租赁住房(含人才公寓)60万套,主要面向新市民、青年人,租金低于同品质同地段的市场租金;公共租赁住房3万套,主要面向户籍中低收入家庭,以及基本公共服务从业人员,属于兜底保障;共有产权住房3万套,满足保障对象对于产权式住房的需求。

  60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的目标如何实现?广州坚持以调动存量土地、存量住房资源为主,利用新增土地资源为辅,创新用地规划、财税金融、审批服务等方面政策措施,探索形成了“工改租、商改租”、企事业单位自有存量土地新建、产业园区配建、集体建设用地新建、土地公开出让新建存量房源整租运营、城中村改造配置等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7种筹建方式,制定土地、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

  据介绍,截至今年10月底,广州市在“十四五”时期累计新开工(筹集)公租房7405套、共有产权住房3046套、保障性租赁住房37.69万套。今年9月,广州安居集团揭牌成立,探索构建公租房、保租房、共有产权房同步发展的住房保障运作体系,搭建住房租赁基金、智慧宜居平台等,进一步提升保障房投资、建设、运营水平。

  2020年,广州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4.61平方米,相当于改革开放之初(1978年为不到4平方米)的9倍多。当前,广州正努力提升市民居住品质,目标在“十四五”时期将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扩大至36平方米。

  数据说

  “十三五”时期,广州人均住房面积34.61平方米,相当于改革开放之初(1978年为不到4平方米)的9倍多。“十四五”期间,广州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力争达到36平方米。

  截至2023年10月底,广州推出35.61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不含保障性租赁住房),已解决约116万人的居住问题。

  截至2023年10月底,广州市在“十四五”时期累计新开工(筹集)公租房7405套、共有产权住房3046套、保障性租赁住房37.69万套。

  “十四五”时期,广州市力争供应新建商品住房65万套,力争筹建保障性住房66万套,即保障性住房与商品住房的比例基本为1:1。

广州日报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T9在广州,尝鲜“物管”推广全国 李天研、廖靖文2023-12-18 2 2023年12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