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涂端玉)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司长丁一磊近期表示,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促进医疗保障和医疗服务协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据悉,自国家医保局2018年成立以来,指导各地全面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连续三年开展制度化调价评估,抓住取消药品耗材加成、加强医疗机构成本控制等改革创造的有利窗口,实施多轮调价工作,医疗服务价格指数试编制结果显示:2022年底医疗服务价格总水平较2018年上涨约16%,其中手术、中医等部分技术劳务类项目涨幅20%~30%;门诊、护理等收入规模大、补偿能力强的常规项目价格涨幅18%~22%。
丁一磊表示,下一步,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将突出以下方面:一是支持公立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鼓励分级定价,根据医疗机构等级、医师级别和市场需求等因素,对医疗服务制定不同价格,适当拉开价格差距,引导患者合理就医。探索优质优价,对于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提供的代表其专业特色的诊疗,其医疗服务价格在本地三级公立医院价格基础上予以适度上浮空间。
二是支持医疗技术创新发展。加快推进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编制,分批发布立项指南,规范整合现有价格项目,提高项目兼容性。对于改良型创新,直接适用现有项目价格政策,快速匹配;对于突破型创新,加快审核速度,符合条件的开辟绿色通道。
三是支持体现技术劳务价值。医保部门始终关注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在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总量分配上,着重突出技术劳务价格,要求各地调价方案坚持“三个60%”,即价格结构中,技术劳务占比60%以上的项目优先纳入调整范围,且此类项目的数量和金额占比均达调价总数和总金额的60%以上。
四是支持关键环节成本消耗管控。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中将院区扩建、设备更新、超编用人等,作为重点监测指标嵌入调价评估体系,引导公立医疗机构主动适应改革、强化内部管理、优化服务和收入结构,从而打开调价窗口、扩大调价总量。同时,密切关注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最新进展,重点跟进了解大型检查治疗设备真实采购价格,对于大型设备采购成本严重失真的,及时降低项目价格,切实挤出虚高设备采购的水分。
五是支持推进“三医联动”改革。“三明医改”的成功关键在于合理控制住医药总费用的过快增速,实现每年增速不高于8%,远低于全国14%左右的平均水平。从中可见,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有医保、卫生健康等有关部门共同努力,推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与合理控制医药费用、医务人员薪酬制度改革等综合改革齐头并进,才能达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