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7时30分,广州马拉松赛在天河体育中心开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莫伟浓 摄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孙嘉晖 通讯员穗体宣
十年奋楫,共赴新程!
12月10日7时30分,2023广州马拉松赛鸣枪起跑。久违的奔跑节奏,熟悉的广马赛道,3万名跑友齐聚广州,用畅快的奔跑、火热的激情再次燃起城市活力,共襄广马十年盛会。
经过激烈的争夺,最终男子马拉松项目冠军为肯尼亚选手摩西·基贝特,女子马拉松项目冠军为埃塞俄比亚选手古特尼·闪耀·伊玛纳;男子组第一个完赛的中国选手是吴向东,中国女子选手成绩最好的是钟佳萌。半程马拉松项目中,男子冠军由孙晓阳获得,女子冠军则被黄雪梅收入囊中。
国家体育总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社会活动部主任、中国田径协会副秘书长、广马赛事监督水涛表示,在气温较高的情况下,参赛选手发挥出了应有的水准,这是一个非常出色的成绩,广马的赛事组织和氛围同样非常出色。
广马被誉为2023年中国马拉松赛季收官的“巅峰之作”,也是广马的第十届赛事,从2012年初创,到2014年获得中国田协金牌赛事称号,再到2018年荣膺世界田联金标赛事,广马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历程,也即将开启第二个十年。
经过十届赛事的历练发展,作为世界田联金标赛事,广马致力于打造赛事品牌,服务保障持续优化,人文内涵连年丰富,专业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第一届仅设3000个全程马拉松席位,半程马拉松也只有2000个名额,10公里和迷你马拉松则为15000人,总规模2万人。当时还有跑者担心,有没有3000人能够完成42.195公里的全马。2023广州马拉松赛24小时内报名人数就突破了10万;报名截止时,共有140846名跑者报名,刷新了历届广马报名人数纪录。
短短十几年间,广州马拉松赛报名人数呈现几何级增长,其背后是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运动正在成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广州马拉松赛举办以来,不断优化赛道、提高参赛体验,随着跑者人数的几何级增长,人们对可供跑步的公共场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推动了广州在规划、建设、管理、使用公共体育设施方面持续发力。更重要的是,广马文化在不断丰富中沉淀、醇化,成为这项赛事赋予广州这座城市最有价值的遗产。
广马十年,广州日报全程参与、见证、记录一项赛事从酝酿、肇始、成长、成熟的历程,并为这项赛事赋能助力,连续8年打造《广马赛刊·奔跑》,开创性地以纸质报纸刊发《广马英雄榜》完赛选手名单、成绩,参与研讨、提炼、总结“广马精神”,每年推出广马专刊,进行多维度、系统性报道推广等。
2015年广马宣传大使、“因爱奔跑”发起人邓超表示,毫无疑问,广马是自己在世界各地跑过的马拉松赛中最棒的一项,倒不全是因为广马是在自己的主场,更因为广马专业的赛事流程、服务、保障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广马十年展示出了广州人的包容、勇毅和担当,2020年广马举办了全球最大规模全程马拉松赛事,2021年组委会根据国际疫情防控形势审时度势,拿得起放得下,这本身就是“科学、专业、专注”精神的体现。
历经多年的沉淀,广马文化日趋厚重,广马精神得以凸显:超越自我、勇于担当、温暖温情、务实创新、专业专注。五个维度全面诠释了广马的精神内核。
作为一项年轻的马拉松赛事,广马起点高、要求高、目标高,且在赛事规模、专业性、美誉度方面保持快速提高,苦练内功,终有所获,令人刮目相看。
展望未来,广州将借助承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残特奥会的契机,把今后的广马赛事筹办与体育综合实力提升、健康城市建设结合起来,不断提升群众参与度、获得感,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全力把广州赛事活动进一步办出特色、办出风格,办成人民满意的体育盛会,为建设体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广州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