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文化馆新馆是广州市重大文化设施和重点民生工程。项目选址于广州市中心城区之一的海珠区,坐落在风景优美的海珠湖东北侧,地处城市新中轴线南段的中心位置。新馆以“十里红云一湾水,八桥画舫十六亭”为设计主题,用传统建筑和园林空间的巧妙组合再现岭南水乡园林的佳境,包含公共文化中心、翰墨园、曲艺园、广府园、广绣园等多组主题园林建筑,以及由它们共同形成的大型园林景观,是富有岭南生态特色,文化底蕴的城市客厅。(资料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忧子 摄
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
——2018年8月21日至22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副教授邵声:
把文化惠民真正落到实处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可以让人民获得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文化服务,让人民更好参与文化活动、培育文艺技能、享受文化生活、激发文化热情,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充分保障。这对于增强人民的文化认同、凝聚人民的精神力量、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提升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把文化惠民真正落到实处,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做大做强全民艺术普及品牌,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进一步强化社会参与,促进文化志愿服务特色化发展,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加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网络,增加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总量供给,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充分保障不同群体共享文化成果的权利。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谢绮珊)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柳立子:
精准对接社会需要 保障人民文化权益
公共文化既是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纽带、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又是直接关系民生福祉、居民全面发展的基础因素。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新时代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体现,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在文化领域的体现,更包含了兼具共建共享双重身份的社会力量作为不可或缺主体的深度参与。
在公共财政兜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的基础之上,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进入,培育文化非营利组织成长,吸引各种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引入更有效率的市场化机制,实现多元公共文化服务类型供给,才能不断贴近、精准对接社会需要,更好地保障人民的文化权益实现和文化消费升级。
近年来,广州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基层设施不断完善,服务效能持续提升,社会力量参与愈加凸显。2022年,广州市着手组建政、研、学、产、媒、社六类主体深度参与的“广州公共文化共同体”,通过发挥交流研判、赋能创新、试点探索、拟定制度、传播推广等方面作用,创新实施一系列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并取得不错反响。进一步证明,只有政府与社会力量达成密切协同闭环运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才能充满活力、繁荣兴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