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崩了”一夜 对手发声抢用户

专家建议企业加强技术投入 增强系统稳定性
广州日报 2023年11月29日 张露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 张露)11月27日晚,多地滴滴用户反馈,滴滴出行APP无法使用,用户端和司机端APP均出现了问题。此次瘫痪持续了12小时,也是近年来滴滴出行瘫痪时间最长的一次故障。同时,其他网约车平台也发声争抢用户,不少市民转向高德、美团、哈啰等打车平台。

  滴滴出行系统瘫痪,其他网约车平台发声抢用户

  11月27日晚,滴滴出行APP因系统故障导致APP服务异常,其主要包括:司机找不到乘客、打车等待无限延长、订单无法取消、地图长时间显示网络加载异常等。“当晚10点多,打开滴滴APP,发现一直定位不了,没法打车。”在广州上班的张女士表示。随后,广州日报记者测试发现,打开滴滴出行APP,选择目的地后,点击确认呼叫后,却出现了发单失败,没法叫车。11月28日早上,滴滴出行对外表示,经技术团队连夜修复,滴滴网约车等服务已恢复,骑车等服务还在陆续修复中。

  同时记者注意到,本次故障给了其它网约车竞争对手机会,不少网友表示开始转向高德、美团、哈啰等打车平台,同时其他网约车平台开始争抢用户。其中,哈啰顺风车官微发声表示:“一大早刷朋友圈,看见大家都在吐槽没打到车。这么冷的天,谁懂一直叫不到车的苦,要么试试用哈啰顺风车同步叫个车?”

  滴滴未透露大面积故障技术原因

  为何滴滴APP出现大面积服务的异常,在27日晚发布的消息中,滴滴解释称,“由于系统故障。”但滴滴方面暂未透露到底是何种技术原因导致大面积故障。

  不只是滴滴出现系统“闪崩”情况,今年以来,多家互联网公司出现“闪崩”情况。就在本月12日,阿里巴巴旗下淘宝、闲鱼、阿里云盘、钉钉在内的多款产品疑似无法正常操作。随着越来越多的应用深入人们的生活,也对网络风险的防范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此,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互联网公司出现“闪崩”情况,背后主要原因在于互联网行业竞争激烈,企业为追求快速发展,可能忽视了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互联网公司面临盈利压力,可能在维护和优化系统方面投入不足以及部分企业在技术研发和系统建设方面存在不足,难以应对大规模用户访问和操作。

  为避免类似问题发生,柏文喜建议,企业应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实力,增强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提高对风险的识别、预防和应对能力,确保企业在面临问题时能够迅速应对。

广州日报经济A13滴滴“崩了”一夜 对手发声抢用户 张露2023-11-29 2 2023年11月29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