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何雪华 通讯员张蓝溪摄影报道)因为心脏组织主要是心肌、血管,很多人以为心脏不会长肿瘤,尤其是癌。事实果真如此吗?
近日,广东省人民医院接收一例特殊病例——发现大量心包积液却未找到病因,随后确诊为恶性心脏肿瘤。患者幸运地通过心脏移植获救,于10月18日康复出院。
案例:心包积液里有癌
32岁的小敏(化名)平日身体健康,每次体检指标都很正常。今年9月她却被胸闷“突袭”,心口像压着巨石一样,她连忙就医。奇怪的是,在多家医院,医生们通过心脏彩超检查,都发现小敏有大量心包积液,已经压迫心脏,令其无法正常工作,但却未发现心脏扩张、瓣膜缺损或其他结构异常,因此病因不明。
辗转就医后,小敏来到了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富有经验的团队为小敏进行了详细检查,终于抓住了“元凶”。省医心脏移植团队、心外科行政副主任黄劲松介绍,综合考虑检查结果,患者患有罕见的、隐匿的恶性心脏肿瘤!
由于肿瘤侵蚀性生长,仅仅不到20天的时间,小敏的心脏癌灶从3厘米长到7厘米,更严重的是,癌灶还穿破心脏的右房壁而形成夹层,导致心包腔里积聚大量的血性积液。此时的小敏心脏被极度压迫,乏力、精神不济,命悬一线。
救治:心脏移植是唯一办法
“记得我当年买《肿瘤学》的书,里面根本没有‘心脏肿瘤’这部分,和同行交流也发现,肿瘤科专家也极少碰到。”广东省胸部疾病心肺移植学会副主任委员、省医心研所主任医师麦明杰这样描述小敏病情的特殊。
唯一能救小敏的,就是心脏移植。省医心脏移植与辅助外科副主任吴敏说:“从肿瘤的恶性程度来看,如果时间再拖哪怕一两天,心脏出血会越来越多,病人随时可能死亡。”
幸运的是,国庆假期,小敏匹配到了供体。10月6日清晨5时,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移植与辅助外科团队为小敏进行了心脏移植手术,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很快就转出了ICU,进行康复训练。病理结果证实,小敏所患为侵蚀性血管肉瘤。
“目前小敏各项指标恢复良好,18日出院,心脏移植团队还会密切关注她的康复情况。”黄劲松说。
知多D:
心脏也会长肿瘤
吴敏表示,人体所有组织都有生长和自我调控的过程,这种调控机制一旦失衡就会形成肿瘤,心脏组织也不例外。
心脏肿瘤主要分为心脏原发肿瘤和心脏继发肿瘤,既有良性肿瘤也有恶性肿瘤,但均较为罕见。
具体来说,心脏原发肿瘤发生率约0.03%,超过75%的是良性肿瘤,包括黏液瘤、脂肪瘤、纤维瘤等,其中以心脏黏液瘤最常见。心脏原发恶性肿瘤则主要有肉瘤和淋巴瘤。此外,心脏继发肿瘤则是身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到心脏,其发病率远高于心脏原发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