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的经济学成因和治理路径

广州日报 2023年10月10日 刘金山

  经济学茶座

  2023年9月12日,有两件事值得深思。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规范管理促进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观众人数在5000人以上的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实行实名购票和实名入场制度,面向市场公开销售的门票数量不得低于核准观众数量的85%。这一规定,剑指“黄牛”的炒票、倒票行为。

  同日,周杰伦10月上海演唱会门票开抢,“抢不到票”“秒没”的历史又一次上演,大麦、猫眼、票星球三大平台放出超11万张门票,瞬间告罄。据网传,“黄牛”采取的是“实名代抢”,这似乎遵循了实名制的要求,但实名代抢的价格令人咋舌,二手平台上票价翻倍的情况尤为突出。有网友爆料:最便宜的980元的看台票炒到最高6980元,最贵的2380元的内场票炒到最高10380元。

  非实名制下,“黄牛”的业务是倒买倒卖;强制实名制下,“黄牛”的业务是实名代抢。“黄牛”看起来能量很大。“黄牛”为什么会存在呢?“黄牛”的“能量”从何而来?

  大千世界,千规律,万规律,供求规律是第一条: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走势。供小于求,涨价;供大于求,降价。“黄牛”的存在是由供求规律所决定的。周杰伦上海演唱会,仅大麦一个售票平台就有484万人标记“想看”,而三个平台放票总共就11万张多一点,这个巨大的供不应求的缺口,这个巨大的门票稀缺性,深深改变着门票的配置逻辑。

  从理论上讲,每一位想看演唱会的人都可以到售票平台抢票(无论实名还是非实名),所奉行的时间逻辑是“先到先得”。此时,拼的是时间,看谁手快。但是,在时间面前,没有最快,只有更快。尤其是有些人利用智能软件,可以实现秒抢秒光。此时,想看演出的人,拼时间、拼手快,往往拼不过对手盘(其他抢票者)。

  最想看演出的人,按照时间逻辑往往不能实现消费意愿,就会想到资本逻辑,花钱请人代抢票。“黄牛”就这样登上了舞台。“黄牛”,就是一个代抢票的非正式组织,就是一个利用稀缺性赚差价的非正式组织,无论是倒买倒卖,还是实名代抢。只要有了稀缺性,只要有了供不应求,“黄牛”就会应运而生。此时,奉行的资本逻辑是“价高者得”。此时,拼的是金钱,看谁出钱多。

  有了供不应求,有了稀缺性,“黄牛”就把资源配置的时间逻辑(先到先得)变成了资本逻辑(价高者得),似乎形成了一个拍卖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走势,无所不在。周杰伦上海演唱会举办期间,场馆周边各酒店住宿价格均达到近期峰值,价格几乎都呈翻倍式增长。

  “黄牛”的动力在于价差:越稀缺,价差越高,收入越高。“黄牛”的实力在于快:非实名制下,抢得快(当然不排除可能存在其他猫腻);实名制下,利用智能化手段,提前绑定客户信息,并利用智能化软件实现抢得快。从“黄牛”手中买票的人,付的差价就是这个“快”的服务价格;越想看,补的差价就越高。

  可见,“黄牛”的存在,有其独特的经济学成因。但如果所有人都只能从“黄牛”手中买票(因为实在抢不过),整个演出市场的运行机制就变了:“黄牛”抢票相当于一级市场,观众从“黄牛”手中买票相当于二级市场;观众失去了从一级市场购票的权利,造成一级市场价格平稳、二级市场价格过高的局面。

  两部门发布《通知》,就是要使演出市场回归本原:普通观众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从一级市场买票的权利。《通知》既规定了实名制,又规定了公开销售门票比例不低于85%,就是此意。实名制大大增加了“黄牛”的操作成本,增加了“先到先得”时间逻辑的可能性。但数智化时代,“黄牛”一定会继续打潜在市场空间的主意。从倒买倒卖“转行”实名代抢证明:“黄牛”依然在行动。这个新问题,需要新办法。

  【作者系暨南大学投资咨询(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广州日报理论周刊A12“黄牛”的经济学成因和治理路径 刘金山2023-10-10 2 2023年10月1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