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阳剪纸传承人陈小燕带来的剪纸作品。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何颖思、刘春林 通讯员粤仁宣摄影报道)活灵活现的糖艺“刀马旦”、用纸裁出的“龙袍”……9月16日-19日在天津举行的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上,除了激烈的技能竞技外,各色的技能展示交流活动同步上演。记者在现场看到,广东两场“中华绝技”展演,和汇聚非遗技艺的广东展示馆惊艳众人,吸引了外地代表团前来参观交流。
在同期举行的强国论坛、技工教育论坛上,广东向全国各地介绍在技能人才培养上的探索。通过创新实施学生学徒制储备计划、“技培生”用培融合计划、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自主评价强基计划、新职业标准开发计划,推进“产教评”技能生态建设,广东为产业集群建设技能人才生态链,培养产业“新工匠”。
广东“绝技”惊艳赛场外
在“中华绝技”展演现场,来自广东的糖艺大师潘素二和木雕工艺美术大师胡冠军为来自全国各地观众展示了他们的独门绝技。一块糖坯经过不断的烤暖、拉扯,变成了一块薄薄的飘带,飘带正反两面颜色不同……潘素二在展演中带来了糖艺作品《刀马旦》,只见作品活灵活现,如同一位英姿飒爽但又不失柔美的刀马旦来到眼前。
汇聚了潮阳非遗剪纸、新会葵艺、潮汕工夫茶三个非遗项目的广东展示馆内,也引来不少人驻足观赏。一袭红色“龙袍”,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阳剪纸传承人陈小燕带来的剪纸作品,“这件作品是为了祝广东选手在比赛中能够一举夺魁。”还有“方寸出乾坤,一叶见万物”的新会葵艺作品,平平无奇的葵叶在手工艺人的巧手之下,成为世界万物……
基本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
赛场上,广东选手的表现是各方关注的焦点。赛场下,广东与各地代表交流在技能人才培养上的新探索、新实践。在国赛同期举行的强国论坛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教师杨登辉分享了自己的技能成才经历。从一名普通的技校学生到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冠军,杨登辉认为,这个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专家、教练团队的悉心教导,让他养成了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据广东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在国赛技工教育论坛上介绍,广东基本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年招生数突破22万人,技师学院实现了21个地市全覆盖,广东省在连续4届世界技能大赛、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金牌数、奖牌数均居全国第一,其中技工院校获奖数占广东省获奖数的94%。目前全省技能人才总量1934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657万人,占比34%。
广东缘何能取得这些成绩?据悉,广东技工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办学质量、办学水平也不断提高,创建20所高水平技师学院、5所培育单位和30所示范性技工学校。全省共投入“强师工程”资金约1.5亿元,建设广东省技工教育师资培训学院,培训教师约3.78万人次。广东创新“校企双制”办学模式,被写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服务“制造业当家”战略,构建与广东省20个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相匹配的技工教育专业集群。近年来省技工教育专项资金规模从每年9.4亿元增加到10.8亿元。近3年仅省本级财政投入技工教育的专项资金达31亿元。
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并不局限在学校。在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上,广东提出四个方面的创新举措:学生学徒制技能人才储备计划、“技培生”用培融合计划、技能等级认定自主评价强基计划、新职业标准开发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