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中山调查队开展青少年网络环境和网络使用情况专题调研

八成受访学生观看短视频、直播

广州日报 2023年09月15日 张翔宇

  9月11日,由中山市委网信办等13个部门主办的2023年中山市网络安全宣传周正式启动。为深入了解当前青少年使用网络、接触短视频、直播、网络游戏情况以及网络环境对青少年影响情况,国家统计局中山调查队近期走访中山市教体、网信办、公安等部门,选取小学5年级至6年级、初中、高中有上网经历的202名学生及276名家长,开展了青少年网络环境和网络使用情况专题调研。结果显示,当前青少年触网普遍,网络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家长的正向示范督导作用也有待进一步强化、网络环境待进一步优化,保驾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还需多方协同、齐抓共管。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翔宇

  95.3%的受访学生有上网经历

  调研显示,95.3%的学生有上网经历;第一次“触”网时间在小学以前的占18.3%,在小学阶段的占74.8%,在初中阶段的占5.4%,在高中阶段的仅占1.5%。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较多的低龄青少年加入“网民”行列。

  在上网时长方面,周一至周五,上网时长超过1小时的小学生占9.0%,时长超过1小时的中学生占5.9%;时长超过1小时的高中生占37.3%,10.9%上网时长超过3小时。周末,小学生每天上网时长在30分钟以内、30分钟-1小时、1-2小时的占比较多,分别为24.7%、27.3%和29.9%;初中生每天上网时长在30分钟-1小时、1小时-2小时、2小时-3小时的占比较多,分别为17.6%、26.5%和26.5%;高中生每天上网时长在1小时-2小时、2小时-3小时、3小时-5小时的占比较多,分别为20.9%、24.2%和27.5%,时长在5小时以上的占17.6%。

  调研显示,在多选的情况下,受访学生上网主要目的是学习(上网课、查找学习资料等)、搜索信息等学习求知类的占比较高,分别为80.7%和51.5%,聊天交友、听歌听电台、玩游戏、看短视频等娱乐解压类的占比分别为56.9%、52.0%、43.6%和30.7%。

  青少年看短视频、直播和玩网络游戏是当前较受关注的上网内容。调研显示,83.7%的学生表示有观看短视频、直播,可多选情况下,观看的原因主要是缓解学习压力(72.8%)、对视频内容感兴趣(60.4%)和学习更多知识(48.5%);经常看的短视频、直播类型为休闲类(55.0%)、搞笑类(47.9%)、游戏类(34.3%)、学习类(30.2%)以及体育类(30.2%)。

  对于网络游戏,一直在玩和近期(近三个月)开始玩的青少年网民占39.1%,以前玩过、现在不玩的占38.1%,从来没玩过的占22.8%。可多选情况下,玩游戏的主要原因是缓解学习压力(69.9%)、无聊空虚打发时间(33.3%);游戏类型以战略游戏(39.7%)、射击游戏(30.1%)、休闲益智类游戏(26.3%)为主。

  调研显示,51.0%的学生表示不太依赖网络,8.4%表示完全不依赖;表示非常依赖和比较依赖的分别占5.9%和34.7%,其中,“比较依赖”的人群大多为高中生,占比达70.0%。高中生通过上网查找学习资料、收集信息、放松减压的需求较大,对网络相关功能的使用有所依重,如何以适当转移的方式来减少其网络依赖,值得思考。

  青少年网络安全防范意识较强

  在网络文化认知方面,对于是否会模仿网上的行为或说话方式,49.0%的学生表示偶尔使用,41.1%表示见过但不模仿,7.9%表示没见过,2.0%表示经常模仿。对于“饭圈文化”“祖安文化”等网络文化,33.2%的学生认为这些属于正常小众文化,未参与过相关活动;14.9%表示认为这些属于不良文化,应加大力度治理;45.5%表示不了解;仅6.4%表示属于正常小众文化,且参与过相关活动。

  在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方面,可多选情况下,受访学生表示接受网络安全防范教育的途径为:学校组织过相关班会或讲座等(88.6%)、家长提醒过(82.2%)、自发意识到该问题(54.5%)、朋友同学相互提醒(42.1%),仅1.0%表示没接受过教育。受访学生表示上网过程中主要考虑过的网络安全防范问题为:注意识别网络诈骗(85.1%)、避免在社交网站发布个人信息(72.8%)、对不良信息进行举报(37.1%)以及警惕恶意软件(28.2%)。表示从不或偶尔在短视频、直播平台打赏主播的学生占91.1%和6.5%。

  调研显示,30.7%、33.3%的青少年因无聊空虚打发时间而看短视频、直播和玩网络游戏;23.6%爱看明星类短视频、直播,如明星采访、影视剧剪辑、粉丝应援等;28.2%、26.3%由于“赢了有成就感”“同学朋友都在玩”而迷上网络游戏;23.7%为玩网络游戏充过值;在玩网络游戏中,21.1%会因玩得不好心情沮丧,13.6%会把对方拉入黑名单,9.6%会通过录入汉字、字母或符号骂人。某家长反映,家中13岁的孩子长期沉迷网络游戏,老师及家长反复教育,但屡教不改,更拖累学习,父母深感无计可施。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当前青少年普遍的“数字年龄”较长,他们好奇心强但心智尚未成熟,对网络信息未能作出正确的判断,部分青少年由于生活单调、内心孤独、跟风趋同等原因,容易迷失在虚拟网络世界中难以自拔。树立青少年正面的网络认知、全面提升其网络素养仍需时日。

  家校携手合作保证青少年健康使用网络

  调研显示,保证青少年在良好的网络环境下健康使用网络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在加强政府监管、强化行业责任的同时,调研建议要家校携手合作。

  一方面,强化家庭是第一课堂的责任意识。进一步丰富与完善家长的教育素养,使家长的网络素养跟上青少年网络教育需要,在家庭为青少年筑牢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建议家长以身作则,带头不做“低头族”,为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提倡家长和孩子共同制定家庭网络使用规则,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建立健康合理的家庭网络使用环境。

  另一方面,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学校要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引导青少年平衡学习和娱乐的关系,进一步增加主动预防风险和主动自我保护的教育。

广州日报中山新闻ZSA13八成受访学生观看短视频、直播 张翔宇2023-09-15 2 2023年09月15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