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中医院开展无痛正骨技术,提升患者就医体验。通讯员提供

广东省名中医、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学科带头人老锦雄教授在为患者针灸治疗。通讯员提供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高敏华 通讯员佛卫宣)9月14日,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在佛山开幕。记者从佛山市卫健局获悉,近年来佛山凭借着传承、创新、固本和发展“四剂良方”解题,扎实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中医药人才聚集高地效应显现,中医药产业现代化蓝图徐徐展开。
传承:
打造中医药人才聚集高地
人才是发展中医药的关键。为满足市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更好地优化中医药人才结构,佛山实施多渠道多形式中医药人才培养战略,培训中医类别高层次全科医生队伍。但中医人才培养并非一蹴而就,历来强调“厚基础、重传承”,中医临床功夫、中药炮制工艺,主要靠师带徒一代一代口传心授。
去年9月,佛山实施《佛山市中医药高端人才培养计划》,组织遴选出117名中医药高端人才。其中,高水平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对象17名、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对象20名、中医药骨干人才培养对象30名、杰出青年中医药人才培养对象50名。目前,佛山拥有3个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基地数在省内与深圳市并列第一。
与此同时,佛山不断创新中医药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加大对年轻“后浪”的培养。目前,钟广玲、庞国明等12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一直努力带徒施教。随着《佛山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方案》的出台,徐志强、老锦雄、田华琴、魏爱生、魏成功等24个佛山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成立,为青年中医师与当代岭南名老中医之间搭建桥梁,跟师临证、习练揣摩,不断培育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稳步推动中医药强市建设迈向新高度。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培养、吸引青年高层次人才的“孵化器”。去年11月,佛山市中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式揭牌,为佛山打造医学人才高地注入新动力。目前,佛山全市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4125人,占医师总量的16.71%,与2021年相比,中医类医师增加430人。
创新:
加速振兴中医药产业链群
创新是中医药生生不息的内驱动力,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作用,就是要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近年来,佛山贯彻落实全省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将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全力打造万亩云东海医药健康产业园,高起点、高标准谋划推动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的发展。
一幅以中医药为特色,化学药、医疗器械为基础,生物药、创新药、体外诊断为重点,高端医疗装备为后发的产业画卷,正在佛山徐徐铺展。目前全市共有规模以上中药生产企业22家,营收规模超过10亿元的中医药大型骨干企业共有2家。2022年,全市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累计实现产值462.2亿元,实现营收397.98亿元,其中中医药产业产值330.68亿元,占比超过70%。
接下来,佛山还将通过推动形成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新业态、打造全链条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经济集群、加快布局重大产业平台,提升成果转化能力、加强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佛山医药健康产业向高质量发展。
固本:
擦亮中医药“四名”金字招牌
“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有多感激这里的医生、护士和治疗师。”9月3日,56岁澳大利亚患者丹尼带着伤科黄水、三七化瘀口服液等药顺利出院,怀着激动的心情向佛山市中医院送上两面锦旗,为精湛的中医医术竖起了大拇指。
今年6月起,丹尼辗转国内外多家医院求医治疗左足背肿痛,慕名来到佛山市中医院骨伤科求诊。骨综合科副主任江泽平带领团队推断很有可能是高尿酸血症加剧了患者左足肿痛,予中药内服外敷、针灸、理疗等治疗,西医则予消炎对症支持治疗。三天后,丹尼左足背肿痛明显缓解,皮肤潮红消退。“过去10个月先后到过多个地方治疗,从来没有一个地方的治疗见效这么快。”经过这次治疗,丹尼成为一名中医粉,时常在社交平台向亲友介绍中医。
佛山立足资源优势之本,以“名院”“名科”“名医”“名药”工程为抓手,持续不断擦亮佛山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名片。
其中就包括在省内市级层面率先实施高水平医院建设“登峰计划”,三年内投入16亿元建设培育11家高水平医院。目前佛山全市共有3家三甲公立中医医院,其中佛山市中医院连续12年位列全国地级市中医医院第一名,今年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项目获批中央预算内投资1亿元。各医院医疗水平、高层次人才数量、科研影响力也显著提升。
其次,佛山继续以专科建设为抓手,打造中医专科品牌。全市有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7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特色专科共29个。佛山市中医院是华南区域中医诊疗中心(骨伤)建设单位。全市组织遴选了一批市级中医重点专科、特色专科,组建中医专科联盟、中医医疗质控中心,构建中医重点专科体系,大力加强全市中医专科建设,不断提升中医医疗服务质量。
同时,佛山继续启动“名医扶持工程”,培养中医“名医”。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共有广东省名中医27名,佛山市名中医10名,从国医大师到市名中医的各级名中医传承工作室40个,各类中医名医数量在全省地级市中位于前列。
此外,佛山继续壮大中医“名药”,续写“岭南成药之乡”传奇。今年7月,佛山市“岭南名方”入围品种数量在全省地级市中排名第一,其中市中医院“伤科黄水”获评“岭南名方”孵育品种。
发展:
全覆盖建设中医药基层体系
当前,佛山已形成15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打通基本医疗和公卫服务“最后一公里”,满足了基层群众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需求。
据悉,近年来,佛山市根据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不断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2022年,全市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卫生院均设立中医馆。同时,制定《佛山市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对口支援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工作方案》,依托高水平中医院,从医院管理、诊疗技术、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等方面对各区基层医疗机构实行对口支援,促进优质中医医疗服务下基层,提升基层中医医疗水平及服务能力。2022年,累计派出支援人员超过4000人次,诊疗患者超过2.4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