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社村夜景。

南社村举办的岭南服饰文化体验活动。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谢英君 通讯员冉常友
走过宋代的小桥流水,坐看明清的飞檐翘角——“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茶山镇南社村总给每一位游客如此奇妙体验。
昨日,记者从茶山镇获悉,南社村入选东莞7大“百千万工程”村级标杆,将致力于打造“莞邑古村·岭南遗风”文旅融合发展示范村。未来,茶山镇将推动南社村申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
文物保育+文化活动 古村聚“人气”旺“财气”
昨日,在南社古村,传统气息扑面而来,古民居、祠堂、书院、家庙、古巷,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古时候。在祠堂里观展,在古民居里品茶、体验民宿,还能体验非遗、看表演、品美食,每一处都能发现“惊喜”。
这座有800年历史的古村落如今再上新台阶。9月4日,东莞市召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推进大会,茶山镇南社村入选为7个村级标杆之一,未来将侧重古村保育活化特色,打造一批特色新片区,擦亮古村落特色文旅名片。这让南社古村开小吃店的谢阿姨非常兴奋,“现在的南社古村更美了,以前冷冷清清的古村,现在每到节假日都有很多游客过来打卡。”
临近国庆假期,南社村又在准备系列古村文旅体验项目。今年来,村里提供了多层次的文旅服务,如推出夜间灯光秀和实景表演,引进“茶示·茶部落”茶文化体验项目等,为古村发展聚“人气”,旺“财气”,添“朝气”。
南社古村的变化得益于该村大力开展保育活化工作。一直以来,南社村在做好文物保护的基础上,通过引进民间资本、聘请专家顾问等方式,先后活化了“南社人家”乡村风情体验区,恢复了百年民俗活动“南社斋醮”等文旅项目,扩大了“忠孝文化节”节事活动,申报了“茶山绸衣灯公”“南社九大簋”等省、市级非遗项目,开发了“南社人家”“隐香古苑”民宿片区,推出了“莞香茶社”“南社书吧”“为食巷”等特色商铺,探索了一条极具茶山特色的古村落保育活化的路子,被誉为东莞古村落的“南社模式”。
文化活动更是古村焕发新生的助推力。南社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谢柱成介绍,南社村围绕“孝德文化”“祠堂文化”等文化要素,打造南社斋醮、忠孝文化节、开灯文化节等一系列特色文化品牌,让传统人文与古村生态相得益彰。同时,该村将南社村史、莞香文化、忠孝文化、长寿文化、楹联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以展览、展示等方式植入古建祠堂,提升了文物资源利用率,增强了祠堂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特色文旅项目迎客 一年接待游客上百万人次
据了解,南社村将打造成为“莞邑古村·岭南遗风”文旅融合发展示范村。为此,村里将继续修复活化历史传统建筑,拓展古村保护提升范围,开发打造“大湾区传统文化活态体验区”,推动“东莞市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百师名宿”“非遗广场”“非遗集市”等特色文旅体验项目建设。
酒香也怕巷子深。因此,南社村积极探索“非遗+文旅”的发展新路径,以招揽更多游客。南社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谢柱成表示,在政府的统筹下,依托茶山镇的省、市级代表性非遗项目茶山公仔、茶山绸衣灯公、南社九大簋、茶园松糕制作技艺、南社斋醮等,开发了研学、非遗大讲堂等系列活动,获得广泛好评。
谢柱成告诉记者,通过整租统筹、公司化运作,目前,南社景区每年接待游客量从2006年的11万人次提升至上百万人次,村集体门票分成年收入从2006年的约12万元提升至300多万元,带动景区餐饮、民宿、特色店铺等商业发展,每年从10多万元提升至上千万元。
茶山:擦亮南社明清古村落特色名片
茶山镇宣传文体旅游办负责人表示,擦亮南社明清古村落特色名片是茶山“文化铸魂工程”的重头戏。
“我们将以实施特色精品村文化振兴计划为抓手,推动南社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申报东莞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推动南社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建省级示范站。深入推进‘大湾区传统文化活态体验区’项目建设,充分整合利用茶山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古建资源,进一步丰富提升南社古村文化内涵和文旅服务,擦亮南社古村落特色文旅名片,并以此助推茶山打造大湾区优秀传统文化实践高地。”茶山镇宣传文体旅游办负责人说。
据悉,茶山将全面推进“湾区传统文化活态体验区”、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推动南社古村申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推动“茶山传统文化寻根之旅精品线路”申报“乡村四时好风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等工作,坚持以文化振兴带动茶山乡村振兴,以文化赋能,助力南社打造“百千万工程”村级标杆,为高质量发展和文化强市建设贡献茶山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