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着航空运输方式的变化和技术进步,“临空经济”的概念日益火热。今年,“世界级临空经济带”概念首次写入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国际航空枢纽,推进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打造世界级临空经济带”。
姚刚等19名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深圳加快临空经济区建设”也成为了深圳市政协的重点提案,并于日前召开了现场督办会。记者从会上获悉,宝安区已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国际咨询,系统研究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战略,目前提出打造以机场为核心的155.6平方公里临空经济区,并初步确定了发展思路。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王纳
临空经济区发展时机日趋成熟
据悉,深圳宝安国际机场2022年航空客货运排名均居国内前三,规划建成为年航空旅客量80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450万吨的世界级空港,集成航空、高铁、港口、地铁、高速、普路等多种交通方式。随着机场东枢纽等重大基础设施加速建设,临空经济区各类发展要素持续集聚,发展时机日趋成熟,全面推进高价值产业导入与高品质规划建设正当其时。
姚刚等政协委员提到,全球多个城市的经验表明,临空经济逐渐成为具有巨大影响力的新型区域经济形态,是当代城市发展的新引擎。据国际民航组织研究,机场旅客吞吐量每增加100万人次,可带动地方GDP增长18.1亿元,直接带动3500人就业。
委员们认为,加快临空经济区建设有利于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有利于为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内湾”建设注入新发展动能,有利于引导高端要素加速布局,全面增强深圳市“核心引擎”功能,构筑深圳西部发展“新极点”。
三建议助临空经济区建设提速
对于加快临空经济区建设,委员们提出了三点建议。
首先,建立临空经济高层决策机制。建议借鉴上海虹桥国际商务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湾超级总部、西丽高铁新城等开发建设与管理运营经验,在市层面设立临空经济区开发建设指挥部,由市领导担任指挥长,并将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直部门。
其次,加快机场东枢纽建设,优化整合片区交通。建议加强周边片区规划与机场东枢纽设计方案衔接,充分协调机场、国铁、城际、地铁等交通设施建设,全面激活重大设施对城市发展的带动与提升作用。对轨道26号线南延至九围片区、福洲大道东延线建设、福洲大道及与广深高速立交及出入口建设等重大交通设施优化予以支持,提升机场与外围地区的道路畅达能力,增强机场东枢纽与九围、立新湖总部区之间的内部联系。
第三, 给予政策支持,加快土地资源释放。建议探索航空限高地区的更新与整备创新模式并给予政策支持,多渠道挖掘潜力空间,因地制宜制订工业区块线、城中村综合整治线的调整优化政策、保障房及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标准等,鼓励地下空间开发,充分保障与临空经济发展相关的更新项目实施落地,为临空产业发展提供集中连片的优质空间载体。同时,支持九围片区二级水源线优化调整,进一步释放建设用地资源,充分保障临空总部经济平台建设。
临空经济区发展取得阶段成效
记者了解到,2022年10月,宝安区会同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开展了国际咨询,邀请国内外知名咨询机构和设计机构,系统研究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战略。目前提出打造以机场为核心的155.6平方公里临空经济区,并初步确定了发展思路。
据悉,深圳临空经济区规划面积约155.6平方公里,东至航城街道东边界、西至深圳西海岸、南至西乡大道、北至茅洲河入海口。宝安区政府高位推动临空经济区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产业、开放与交通优势,目前初步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发展愿景,构建“双循环超级枢纽港”,打造“大湾区国际会客厅”,建设“现代服务与先进制造融合引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