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乞巧节”非遗项目传承人陈杰芳新收两位弟子

两代教师接力传承水乡非遗

广州日报 2023年09月08日 陈明

   简洁的拜师仪式。

   今年七夕节的水乡盛会。

精致的贡案作品

精致的贡案作品

  “要持之以恒,勇于创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下去,将此发扬光大。”日前,在望牛墩镇省级非遗项目“乞巧节”传承人工作室,一场充满文化韵味的收徒仪式在此进行。退休教师、76岁高龄的陈杰芳老人对陈丽冰和袁佩仪两位新收弟子反复叮嘱。师徒三人均是该镇的教育工作者,她们的拜师收徒仪式简洁而现代,事关当地非遗项目“乞巧节”的文化传承大业。

  仪式上,望牛墩镇政府文化部门人士以及多位七夕供案制作者现场见证。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明 通讯员望牛墩宣

  两位女弟子立志传承非遗绝活

  此次拜师的陈丽冰、袁佩仪均为望牛墩人,与师父陈杰芳一样从事教育工作。陈丽冰现任望牛墩镇中心小学专职美术教师;袁佩仪在望牛墩镇第二幼儿园任老师。

  从小到大,陈丽冰、袁佩仪深受当地乞巧节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并深度参与其中,尤其倾心于复杂多变、极其考验手工的贡案制作。其中,陈丽冰在传承乞巧节文化方面颇多贡献。获得望牛墩首届巧姐赛艺会冠军,编撰的七夕手工校本课材《巧织家乡梦》、七夕手工课例《芳菲竟艳》分别获得东莞市优秀教材成果二等奖。多篇与七夕文化相关的论文在省市获奖。“我热爱七夕文化,在教孩子们七夕手工制作的同时,感受民间手工艺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我希望把属于望牛墩的优秀七夕文化代代传承下去。”

  袁佩仪先后参与两个与七夕相关课题的研究项目,主持开展幼儿园的七夕特色课程兴趣班,还撰写了论文《让生活融入“美”》获省级三等奖。

  当天的收徒仪式上,两位弟子按照传统礼仪,向陈杰芳老师呈拜师帖、行拜师礼、敬茶、签署师徒协议书等。

  陈杰芳老师寄语弟子,要持之以恒,勇于创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下去,并且将此发扬光大,弘扬传统民族文化!

  师父从艺数十年成为非遗传承人

  在东莞水乡,一直有过乞巧节的传统。每年农历七月初六的早上,当地年轻女子们会在精心打扮之后,前往村中祠堂或在家中堂屋摆上自己精心制作的各类贡案,如灯笼、衣服、水果、蔬菜、家居用品……姑娘们通过“展艺”“赛巧”,以此祈求五谷丰登,自己能心灵手巧、拥有幸福美满的爱情婚姻和家庭。

  “从小就在这种环境中,村里大人们制作的贡案,谁都喜欢,很多人就跟着学习制作。”出生于1947年的陈杰芳,不到十岁时,就跟着村里的姐妹们学习七夕贡案制作。

  后来,陈杰芳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但她从来没有荒废七夕贡案的制作。每年初夏,她就开始和村里的姐妹们研究、规划、设计当年的供案作品,力求拿出最精美的供案为节日增光添彩。

  如今,在望牛墩的水乡记忆馆,由陈杰芳和黄妍以及十几位民间艺人历时两个月共同制作的《仙凡缘》贡案成为该馆“镇馆之宝”。该作品长约7米,以牛郎织女的浪漫故事为主线,用谷粒、米粒、彩纸、蚬壳、鸡蛋壳等农作物品和废旧材料手工制作而成,融汇了雕刻、刺绣、绘画、手工制作等传统手法,呈现出五谷丰登、男耕女织、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等独具匠心的场景。游客每到此处,面对该作品无不惊叹其巧夺天工。据悉,《仙凡缘》荣获2010年全国七夕女工手工艺大赛金奖和2011年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

  从艺数十年,陈杰芳成为村里乃至东莞水乡片区有名的贡案制作能手,并成为广东省“乞巧节”非遗项目传承人。

  乞巧节活动已成水乡文化盛会

  陈杰芳师徒对贡案制作痴心不悔,立志将这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其原因除了从小耳濡目染,深受当地独特的文化氛围影响之外,与望牛墩政府长期支持水乡传统文化、弘扬七夕文化的举措也分不开。

  从2004年起,望牛墩几乎每年都会组织策划七夕风情文化系列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五届。每到农历七月初六晚上,望牛墩的七夕之夜系列文化活动正式登场,丰富多彩的节目轮番上演,但主角永远是“七夕贡案”作品展示。展示以村为单位,全镇21个村无一缺席,每年都会推出精心制作的贡案作品盛会持续两到三天,如今已成为水乡最负盛名的文化活动之一。

  为了保护乞巧节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望牛墩镇于2007年建立“七夕贡案”制作培训基地,成立“望牛墩镇乞巧民间艺人协会”,培育“七夕贡案”制作队伍,编制了《望溪乞巧》教材,并将贡案制作技艺引入中小学、幼儿园第二课堂,以此影响一代又一代水乡人。

  “乞巧节”非遗传承人贡案创作未曾停步

  据介绍,望牛墩近年不断出现大师级的贡案制作人。如今,该镇有三人入选省、市级非遗传承人,除上述陈杰芳老人外,黄妍、黄建文两人分别是省、市非遗传承人。

  较之陈杰芳,同样为省级非遗项目“乞巧节”传承人的黄妍老人资历更老。生于1936年的她现年86岁,擅长贡案人物公仔的服饰鞋饰制作、针织刺绣及茶酒斋饭及小物件创意设计与制作。黄妍老人2006年曾参与望牛墩镇参展广东省文化遗产成果保护展的“七夕贡案”制作,参与制作的代表作品被广东省博物馆和东莞市饮食民俗博物馆收藏。前述获得第十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的贡案作品《仙凡缘》,便是她和陈杰芳等人联袂创作。

  2008年,黄妍被广东省文化厅评选为“乞巧节”传承人。老人尽管年迈体弱,但依然放不下贡案制作,她将绣艺传给身边10多个徒弟,还常到学校传授经验,积极培养年轻的传承人。

  而望牛墩市级“乞巧节”传承人黄建文早年也从事教育工作,后来下海经商。但是,无论从事什么职业,60多岁的黄建文从未缺席每年的供案制作。作为一名男性,黄建文擅长贡案整体设计、规划和布局,面积达到5平方米左右的贡案组合,通常由他设计,然后分派给小组成员各自分工完成。“今年我们的作品是展示本村整体风貌,框架上基本原样复制本村场景,具体细节就需要全新创作了,前后要花四个月时间。”黄建文说。

广州日报东莞新闻DGA21两代教师接力传承水乡非遗 陈明2023-09-08 2 2023年09月08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