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的女儿试卷上有一道题:毛衣脱线了,怎么办?这道题可谓全班覆没,有不知道怎么办的,也有答扔掉或者放到捐物箱。我的女儿写的是:敲打毛衣。这样一个奇怪的答案,问她原因,她答道:“总听大人说织毛衣,打毛衣,毛衣织成了,可能穿坏了就要敲打一下吧!”接下来轮到她问我了:为什么要打毛衣一顿呢?
我哭笑不得,现在的小孩子生活经验少得可怜,基本上没有人知道母亲在灯下,手指绕线,眼睛红肿地将一团团毛线,一针一针地织成一件合身的毛衣是什么样的情景了,他们更不知道脱了线的毛衣是可以将针插上再重新织补起来的。
其实不只是小孩子,快节奏生活下的大人亦是如此。家中的料理机突然不运转了,看了看保修书,已经过期了。这种小家电,虽然使用的频率不高,倘若是没有,生活上又有极大的不便,我家先生瞧了瞧,说:“扔掉吧,再买一个,几十块钱,又不贵。”于是我将它包好放在角落里,准备外出时将它扔进垃圾桶。父亲来了,他拿出螺丝刀,将料理机拆卸开来,原来是使用的时间长了,一根线上沾了油污,接触不良,电机才不运转。父亲将油污清理干净,料理机又威风地转起来了,劲头十足。父亲给了我一个略带嘲讽的笑容。
这让我想起祖父辈和父辈的婚姻,每天为了一日三餐奔波,要照顾老老少少一大家子人,更没有浪漫和风花雪月,打打闹闹仍然过了一辈子。因为婚姻和家庭在他们眼中是肩膀上的责任,不管发生什么样的事,夫妻双方更愿意试着去磨合,去包容,融入家庭这个整体,尽自己的一分责任,他们想得更多的是修补,而不是放弃。
当下,一些人,一些家庭,当生活中有了裂痕,首先想到的不是怎么去修补,而是直接就换掉。所以总有人感叹,为什么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反而找不到从前的感觉了呢?
仔细想想,或许很多事情都一样,当它出现裂痕时,不要直接就放弃,想一想,也许这个裂痕只是一个小插曲,修补后仍然会完好如初;即使真的不能修复了,努力过后的放弃,才一点也不可惜。
这个世界上大多数的圆满,也应该是一路上修修补补得来的吧!
(张 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