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向英
8月31日-9月3日,第十一次全国归侨侨眷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开幕式上,中国侨联与国务院侨办联合表彰中国侨界杰出人物、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其中,广东省有104人荣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殊荣。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其中一位荣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称号的侨界代表徐向英。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徐雯雯 见习记者张美伦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张美伦
从零开始建科开科,一年创造全院4个第一
留日8年,作为日本医科大学建校以来第一位临床毕业的外国博士生,徐向英于2002年毅然选择回国投身医学事业。“我是2018年3月1日2:00到的广州。”南下广州的时间,徐向英记得清清楚楚。当日早上8点,她就精神抖擞地出现在中山三院学科发展工作会议上,开启了她在广州的“再创业”之旅。
放弃在哈尔滨优渥的工作,徐向英选择来到位于广州的中山三院。从零开始建肿瘤放疗科的难度还是超出了徐向英的想象。
现在肿瘤放疗治疗科所在的办公区,在当时是一片地下停车场。为了加快建科速度,她从图纸、辐射防护设计到各种建材的选取,从现场施工监督到各种相关设备的招标采购,从暴雨深夜的机房值守到暴晒正午的工地巡查,到24小时留守机房整体防护墙浇筑现场,再到大型设备的安装、数千个设备参数的验证调试……经过加班加点的艰苦工作,她仅用了1年10个月就完成了原本需7至10年的建科工作。
2019年12月2日,中山三院的肿瘤放疗科正式开科。这迅速填补了医院学科短板。
尽管条件有限,在开科一周年时,她带领肿瘤放疗科创造了全院4个第一:医疗服务奖、病历质量奖、护理质量奖及医疗安全奖。开科3年来,科室已建立了严格的规范治疗流程和标准,放射治疗误差控制在1mm内,达到业内领先水准,显著提升了学科在全省甚至全国的影响力。而徐向英也连续四年被评为中山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我们必须在病人面前呈现出最好的状态”
标尺、照明灯、放大镜、红色签字笔、蓝色签字笔、个人剂量计……中山三院肿瘤放射治疗科主任医师徐向英胸前的口袋里总是塞满了各种东西。“有人和我说,你口袋里的东西是不是太多了?”徐向英语气坚定地回应,“错了,这些都是我的工作武器。”徐向英的工作装备彰显着她的工作态度。
徐向英对规范的重视,对工作的负责,对医学的执着,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父母的影响。徐向英出身于医学世家,父亲是著名的医学教育家、哈尔滨医科大学首席督导、中国医学生誓言的起草者之一,母亲也是医学教授。父母的言传身教,让徐向英从小就立志学医。
为医,她面对病人真诚以待,“肿瘤病人心理比较脆弱,不论多累,我们必须在病人面前呈现出最好的状态,让病人与家属放心”;为侨,她积极参与侨界活动,建言献策,更好地促进来自不同领域、专业的专家进行跨学科交流,疫情期间坚守岗位,积极捐款,奉献爱心……
作为中国侨联特聘专家、第五届中国侨界贡献奖获得者、广东省侨联常委、广州市侨联委员、广州新侨联谊会副会长,徐向英还身负侨界的多项荣誉与职责。日前荣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殊荣再次肯定了她为医为侨的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