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11区皆建立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全市中小学均配齐法治副校长及法律顾问、全市建成城乡全覆盖的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3017个……漫步在羊城大街小巷,随处都能感受到法治广州建设铿锵有力的前进步伐,人们在潜移默化中体验法治精神接受法治熏陶。
天下大治,起于法治。法治已成为广州高质量发展的显著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之一。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在连续两届法治政府奖评选中,广州累计2个项目获“中国法治政府奖”,4个项目获“中国法治政府提名奖”;在2021-2022年中国法治政府评估中,广州市政府行政决策和数字法治政府单项得分位居全国第一,总分排名全省第一全国第四,系全国唯一一个连续7次稳居前五的城市;广州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法治镇(街道)指标体系;最小应急单元、“法治保障旧楼加装电梯”经验在全国推广……
一项项荣誉、一批批举措、一系列经验背后,是法治广州建设的生动写照。广州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推进法治广州建设迈上新台阶,不断擦亮新时代新征程广州现代化建设的“法治名片”。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章程 通讯员广正发
完善地方立法 助推高质量发展
2021年1月1日,《广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施行,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营商环境地方性法规,也是首次在国内优化营商环境地方立法中提出产业供应链保障、人才入户积分认可和突发事件应对扶持等“广州方案”。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制度供给,近年来,广州陆续出台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条例、临空经济区条例等地方性法规,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域,则一域治。广州立足高质量发展,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以法治之力增强区位发展优势。围绕正如火如荼开展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州积极配合推进省地方性法规《南沙深化粤港澳合作条例》,为打造南沙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广州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在全国率先出台促进青年创新创业和数字经济地方性法规,加快基层治理、民营经济、历史文化保护等重点领域和新兴领域立法。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历来把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立法工作全过程。早在2012年11月28日至12月4日,一场备受社会瞩目的听证会全程在广州日报大洋网上举行,内容是就《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条例》中涉及的三大热点问题进行听证。彼时,这种将立法听证会搬到网上,通过网络直播、让全网民参与的听证会方式,在全国尚属首次。除了在全国首开网络立法听证会外,广州还建立立法调研提前介入制度,实现11个区54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联络站)全覆盖。
深化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政府
2022年,广州在全国率先开展行政执法电子技术监控设备专项清理,要求各级行政执法部门把住“依据关”“审核关”“记录关”“告知关”4个“关口”,规范“电子眼”执法。这是广州深化依法行政,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生动缩影。
类似先行先试之举,在广州建设法治政府的历程中不胜枚举。率先在全国试行政府部门首席法律顾问制度,全市31个有行政执法权的政府部门实现首席法律顾问全覆盖;建立行政应诉“双报告”制度,在全国率先出台行政复议法律文书履行监督试行规定;在全国率先试点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创新实施包容审慎监管,首编市场轻微违法免处罚免强制清单等。
执法司法越公开,就越有权威和公信力。聚焦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广州近年来出台提升政法工作现代化水平工作方案,省政法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广州分中心正式试运行。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深入推进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智慧法院建设、破产审判改革和互联网司法“广州模式”经验在全国推广,“域外法查明通”等3项经验被最高法院写入涉外审判工作报告。深化涉案企业合规试点改革,发布国内首部跨境电商行业合规指引,广州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机制建设工作经验作为全国唯一代表向全国推广。编制市公安机关法律规范体系指南、执法办案权责清单等,开展“有案不立、立而不侦”专项治理。发布全球首个互联网仲裁标准,打造全球首个APEC-ODR(亚太经合组织跨境商事争议在线解决机制)平台。
加大全民普法 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建成全国首个乡村宪法馆“西塘宪法教育展览馆”;打造全国首个市级新媒体普法团队“广州云普法”;市党员干部纪法教育管理中心获评第四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回顾广州普法工作,亮点纷呈,创下多个全省乃至全国领先佳绩。
法治的真谛,在于全体人民的真诚信仰和忠实践行。为加大全民普法力度,让法治宣传深入人心 ,广州先后出台全市“八五”普法规划以及宪法宣传教育、法治文化建设、法治乡村建设、新媒体普法等多领域普法制度文件。以点带面提升群众法治素养,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5个,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81个,省“法治文化建设示范企业”131家,培养“法律明白人”11348人,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1065个。
连续5年开展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履职报告评议活动,全面压实国家机关普法主体责任,深入开展以案释法工作。
“嗨!说法”广州市青少年普法短视频大赛、广州地区高校“‘典’亮青春 与法同行”普法创意短片大赛等系列活动接连开展,牢固树立“法治广州出少年”的良好形象。
法治建设,归根结底离不开为民二字 。在羊城广州,市民群众在接受法治文化熏陶的同时,尽享法治建设带来的便利。围绕打造“全国公共法律服务最便捷优质城市”目标,广州基本建成“全业务、全时空”的法律服务网络,形成了“线上30秒、线下半小时”的公共法律服务生态圈,全方位满足群众多元化个性化法律服务需求。据统计,2021年~2022年,全市3017个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累计为群众提供业务咨询和业务办理近16.2万件次,10家公证机构累计办理各类公证事项70万余件,36家司法鉴定机构累计办理司法鉴定案件11.7万余件。
“在内地法院打官司很方便,线上开庭好便利!”继2022年7月成为全国首批获准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执业的粤港澳大湾区律师后,邝玉球至今在内地执业已逾一年。其间,她代理了由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广东自由贸易区南沙片区人民法院)经办的一宗涉港民间借贷纠纷案,这也是澳门律师在内地执业的首宗案件,“我充分体验到了内地法院办案的效率,从办理授权见证当天收到法院送达的第一份文件开始,整个过程都十分紧凑高效,在完成调解后不到半小时就出具了书面民事调解书,为双方当事人的争议完美地画上了句号。”谈及内地执业感受,她感慨道,“决定在南沙在广州开启内地执业之旅,是我很正确的选择。”
而今,乘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春风,越来越多的港澳律师来到内地来到广州执业。目前,广州有粤港澳大湾区律师95人,并在30家广州律师所执业。在南沙区,建立了全国首个港澳律师执业孵化站,并出台支持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八条措施,支持力度位居全国前列。
搭建多元共治平台 打造市域社会治理新格局
法者,治之端也。对于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超过2200万、流动人口超过1000万的广州,如何答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这道必答题?
法治,无疑是破题关键。广州以法治建设增强治理“定力”,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致力于打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示范城市:在全国率先出台《法治镇(街道)指标体系》,推动述法向镇街延伸,完善镇街法治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全面提升基层法治建设水平;持续完善社区专职人员职业发展体系制度建设,打造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的社区专职工作人员队伍;深化村规民约群众自治功能,结合村(居)委会换届选举配套建章立制工作。
“太感谢了,都不用打官司,这么快就帮我们拿到了赔偿款。”白云区京溪街居民柳先生的母亲不幸被小区坠落的瓷片砸伤脑部,索赔一筹莫展之际,经过社区每月开展的大接访活动,街道及时了解到柳先生的诉求,当即成立调解小组,明确各方责任,促成达成调解协议,短短数日就帮柳先生母亲追回了赔偿款。
遇到矛盾纠纷,不用闹上法庭,在家门口就能及时化解,得到越来越多街坊的关注和点赞,这正是“枫桥经验”在京溪街在广州落地生根的典型实践。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广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构建调解、信访、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多种方式有机衔接的大调解格局,完善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制度体系和基层应急处置组织体系。
“有事好商量,请到议事厅。”为使基层治理“充满烟火气”,广州高标准推进城乡社区居民议事厅建设,形成城乡社区议事协商“116”工作法,在全市推广实施。目前,广州共建成居民议事厅2817个,实现城乡基层居民议事厅全覆盖,累计开展城乡社区议事协商20.6万次,执行率达99.2%。
法治建设,永无终点。锚定“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这一标高追求,广州将继续以先行者的勇气,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奋力以高质量法治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扛起广州担当、作出广州贡献,奋力书写新时代法治广州建设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