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联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推出短片《上班》

守护生命 从不迟到

广州日报 2023年08月21日 任珊珊

扫码观看医师节短片《上班》

  一年365天,无惧风雨,医生准时出现在医院。走路、踩单车、公交车、地铁、医院班车,甚至是飞机,为了上班不迟到,医生也很拼!近日,广州日报健康有约联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以下简称“中肿”)推出短片《上班》,聚焦医生的上班路。

  上班路也是行医路,更是人生之路,日复一日地走好这条路,并不容易。这条连接医生们职业生涯的“起点”和“终点”的上班路,无言地见证着一代代医生践行初心和使命的身影。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任珊珊 实习生何慧琳、舒菲扬 通讯员文朝阳、陈鋆、赵现廷、郑敏珊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任珊珊 

  医院附近五号线区庄站第16号屏蔽门距离出站扶梯最近,抵达医院的最后一个绿灯会持续25秒,通往中肿黄埔院区的班车早晨7:15发车,从广东到中肿甘肃医院上班要经过5个省份……对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医生们来说,这些和上班有关的数据令人印象深刻。从最初的越秀院区,到通勤时间一个小时起的黄埔院区,再到要坐飞机抵达的中肿甘肃医院,中肿人的上班路越来越远。

  对医生们来说,只要患者需要,就要施以援手。无论走得有多远,医疗工作如何改变,守护生命,从不迟到!万里奔赴,只为与患者相约。

  我上班快一秒 患者就多一秒的希望

  77岁的胸外科专家戎铁华一直步行上班。出家门,走过人行过街天桥,转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越秀院区一号楼工作人员入口,从家到医院,他最快只要528秒。年轻时,他还可以更快:遇到患者因大血管破裂出血需要抢救,百米冲刺去上班也是常事。

  “食管癌、肺癌患者手术后容易发生并发症,一旦发生大出血,必须在20分钟之内完成抢救。”戎铁华说,各行各业上班都不能迟到,但医生更不能迟到。“因为在诊室的患者,要走到医生面前,可能走了不知道多远的路,提前等候了不知道多久的时间。我经常在想,如果还可以再快一秒,有些患者会不会又多一秒的希望。”

  戎铁华说,他今年已经77岁了,跑得没有以前快了,“但只要还能跑得动,我会用最快的速度奔赴医院,抢救患者。”

  同事下班我上班 24小时护航“抗癌利器”

  很多人不知道,医师节并不只属于医生,还有一群人隐身幕后,很多患者并不认识他们,但放射治疗科学、安全、顺利地完成,却离不开他们的保驾护航。他们就是医学物理师和医学工程师。

  “我们物理师需要不断调试机器来实现对肿瘤的精准治疗,一毫米的偏差都会极大影响治疗的效果。临床上遇到复杂病例时,我们也需要尽快开发出针对性的治疗技术方案。”医学物理师孙文钊介绍,他们的主要职责之一是与医生共同商议、制定精细的放疗计划,将医生的治疗方案转化为可以实施的具体操作。对于医学物理师来说,很多工作都是安排在午夜、周末和节假日进行,就是为了让肿瘤患者在第二天或者节假日后立即就能接受放射治疗。

  “只要机器出现故障,影响了治疗,我们就要上阵。”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工程组长、高级工程师罗广文将医学工程师们的角色称作“中肿夜归人”。

  同事下班后,他们还要继续利用晚上和节假日上班,保养、检修这些能为患者带来希望的“抗癌利器”,以便次日一早如期开展治疗。白天,医学工程师们也常常与患者擦肩而过。当他们竭尽全力用最快的速度排除设备故障后,当等候在放疗室外的患者兴冲冲地喊“可以治疗了!谢谢您”时,这是他们感到最自豪的瞬间。

广州日报致敬中国医师A5守护生命 从不迟到 任珊珊2023-08-21 2 2023年08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