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解读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许晓芳、邓莉
新闻背景
7月3日晚,商务部、海关总署发布公告称,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经国务院批准,决定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公告自2023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满足相关特性的物项,如镓相关物(金属镓、氮化镓、氧化镓、磷化镓、砷化镓、铟镓砷、硒化镓、锑化镓)和锗相关物(金属锗、区熔锗锭、磷锗锌、锗外延生长衬底、二氧化锗、四氯化锗)未经许可不得出口。
为何是镓和锗两种金属
镓和锗是全球芯片制造业至关重要的战略原材料
8月1日是我国将对镓、锗相关物项出口管制的正式施行日。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7月5日表示,镓、锗相关物项具有明显的军民两用属性,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是国际通行做法。欧盟成员也对部分物项实施出口管制,中国政府依法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确保其用于合法用途,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
资源战略地位凸显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镓和锗两种矿物生产国。镓和锗是半导体制作的两大核心原材料,特别是镓,我国占世界产量95%,美国的镓和锗的进口大都依靠我国,欧盟目前从中国进口了71%的镓和45%的锗。另外,镓和锗虽然是稀有金属,但市场小,利润规模小,而美国不开采本国的,靠进口。这也是管制原因之一。
还有一个原因是,镓和锗不但是半导体生产的核心原材料,也是能源汽车、医疗器械、航空航天、飞机导弹的生产原料。镓加工成的砷化镓、氮化镓、磷化镓等,作为一种必要工业生产原料,所应用的下游产品主要包括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发光元件、集成电路、晶体管、5G以及国防通信射频器件、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等。锗当前主要应用于光纤和红外设备生产,未来在芯片、太阳能电池、生物科技等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潜在价值。虽然我国储存量大,但出口会越卖越少,现在管制出口,从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看都是有利的。
我国储量、产量均较大
两种金属矿产无论是在储量还是在产量上,中国均在全球占据领先地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李德先等人此前的一篇文章中显示,目前镓的世界总储量约23万吨,中国的镓金属储量居世界第一,约占世界总储量的80%~85%。
而美国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美国锗储量占全球总量的45%,居世界首位。中俄锗储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41%和10%。自2008年相关数据公布以来,中国一直是最大的锗生产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约68.5%。
美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锗资源储量国,但自1984年以来,就将锗作为国防储备资源进行保护,尤其是近几年已基本不再进行锗的开采。
然而,和不少稀土资源一样,我国镓产量虽然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但大部分以原料性产品出口,是世界主要镓原料出口国同时又是世界镓高端产品和制成品的重要进口国。同样,我国锗产品主要集中在上游矿产品和中游初级产品,资源价值未充分挖掘。
采用氮化镓驱动的车载充电机充电速度能提高数倍
有知名汽车三电工程师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镓、锗都是当下非常重要的稀有金属,在半导体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应用广泛。其中镓是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领域开始有广泛研究和应用。氮和镓的化合物——氮化镓(GaN)是重要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广泛应用在光电子、5G、大型功率器件等方面。现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逐渐开始采用氮化镓技术,譬如氮化镓可应用于多种新能源车元器件,如LED前照灯、逆变器电池、车载充电器和无线电池充电等。在一辆汽车上,可以装载200到300颗的氮化镓芯片和元器件。举个例子,目前有一个研究方向就是,如果新能源汽车能够大量使用氮化镓材料,如氮化镓功率芯片,对缓解新能源车主的“里程焦虑”有一定帮助。在电池电机采用了氮化镓材料后,动力系统能够节省50%以上的体积、重量和能量消耗,而且充电时间可进一步缩短。
以充电为例,与当前传统硅系统方案相比,采用氮化镓驱动的车载充电机的体积为传统硅充电器体积的一半,但充电速度却能够达到原本的三倍之多。
为何实施出口管制?
给我国相关产业链争取足够多的成长时间和空间
商务部国际经济贸易合作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梅新育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出口大国,正常和稳定的全球贸易秩序符合我国国家利益,而且我国也希望建立和维护作为可靠的供应方和销售市场的形象。此次出口管制举措,首先对镓、锗有关生产企业而言是一个利好,因为中国镓、锗资源的供应量在全球范围内所占比重很高,在可预见的未来几年之内,各方无法建立可替代的供应来源,因此管制会提高我国镓、锗的出口价格,提高有关企业的出口收益。
其次,对需要用到美国进口芯片、云计算等产品和服务的中国企业而言也是一个利好。因为这表明中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限制中国使用进口芯片,使用进口云计算服务的措施产生约束。
再次,此举对中国自主芯片和其它IT产业的相关企业也有利好作用。因为这表明中国有能力应对外围压力,从而给我国有关产业链的发展争取足够多的成长的时间和空间。
去年10月,美国商务部在半导体制造和先进计算等领域对华升级出口管制措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此前撰文称,美国在没有确凿证据情况下,对华实施不合理的出口管制,这明显违反了WTO规则,是对国际法的公然践踏。美国如果继续实施不合理的出口管制,只会进一步扰乱半导体行业正常的市场秩序,使半导体产业链上的各个国家或地区都成为输家。
分析人士指出,中国实施出口管制,与美国有本质区别。
赶在管制令8月1日实施前 国外企业加快申请出口许可证
对镓、锗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的公告发布后,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
从中国进口镓、锗及相关物项的各国企业都在快速加大订单,或者加快提交申请,尽可能得到中国的出口许可。7月4日,美国半导体晶圆制造商AXT公司在官网声明中表示其中国子公司将立即着手申请许可证,以继续从中国出口镓和锗基板产品,努力将对客户的任何潜在干扰降至最低。
有媒体援引关键矿物研究所董事会成员尼尔的话说,中国此次对镓、锗的出口管制“将对半导体行业产生立竿见影的连锁反应,尤其在高性能芯片方面”。
有报道称,这两种金属都是加工煤炭或生产铝的副产品,“并不是特别稀有、难以取得,但开采成本相对较高”。此前,中国的货源一直维持较低的价格。若中国的镓、锗出口量减少,可能导致全球科技、电信、能源、汽车等相关产业的产能放缓、价格上涨。但同时也说相关影响“取决于现有设备的库存”,认为具体效果可能会在未来一年左右的时间出现。
报道称,使用镓的化合物半导体在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日本企业在相关基板市场份额方面全球领先。如果无法从大量供应镓的中国进行采购,就需要在生产时寻找替代的进口来源。企业无法低价采购镓,或将对这些最尖端技术的实用化产生影响。
据媒体报道,为了避免半导体等主要产业生产受到拖累,韩国政府将提升应对力量,加大储备,挖掘替代进口来源地。
上海有色网数据显示,7月5日SMM6N高纯镓价格报2100~2150元/千克,均价为2125元/千克,较前一交易日上涨100元/千克,涨幅为4.94%;7月5日锗锭价格报9300~9600元/千克 ,均价为9450元/千克,价格较前一交易日持平。
(部分内容综合《环球时报》、国是直通车等)